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稀土磁铁粉末及其制造方法和粘结磁铁技术_技高网

稀土磁铁粉末及其制造方法和粘结磁铁技术

技术编号:420899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9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即使在腐蚀环境下也能稳定地发挥高磁特性的稀土磁铁粉末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得到由具有含有P、O和Fe的被膜的磁铁粒子构成的稀土磁铁粉末的制造方法,其具备:使含有Nd、Fe和B的磁铁粒子与含有磷酸根离子的处理液接触的处理工序;以及将处理工序后的磁铁粒子在250~350℃进行加热的烧成工序。被膜中所含的Nd相对于Fe的原子比例、即含有比(Nd/Fe)在从被膜的最表面起到深度10nm为止的范围(最表面区域)中例如为0.5以下。另外,被膜可以在表面附近没有明显的空隙等而致密。使用了该稀土磁铁粉末的粘结磁铁例如适合作为在腐蚀环境(水环境、油环境等)中使用的泵用电动机的励磁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稀土磁铁粉末的制造方法等。


技术介绍

1、为了实现高性能化、节能化等,多采用使用了稀土磁铁的电磁设备(电动机等)。稀土磁铁有使稀土磁铁粒子烧结而成的烧结磁铁和利用粘合剂树脂使稀土磁铁粒子粘结而成的粘结磁铁。

2、粘结磁铁有将磁铁粒子和粘合剂树脂(主要是热塑性树脂)的混合物注射到腔室中进行成形而得到的注射粘结磁铁以及将磁铁粒子和粘合剂树脂(主要是热固性树脂)的混合物在腔室内进行压缩固化(包括硬化)来进行成形而得到的压缩粘结磁铁。

3、与烧结磁铁相比,任一种粘结磁铁的成形性都优良、形状自由度都大,因此其用途正在不断扩大。与此相伴,对于粘结磁铁强烈要求能稳定地发挥磁特性的高可靠性(也称为耐久性、耐腐蚀性等)。与此相关的记载例如有下述专利文献。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82490号(us2002/66499a1)

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882545号(us2002/84440a1)

8、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650593号(wo2010/71111)

9、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5499738号(wo2010/90229)

10、专利文献5:日本特公平3-6963

11、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第5387242号

12、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8-9200

13、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21-118213

14、专利文献9:日本专利第4873201号(wo2008/146368)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2、专利文献1~4中,为了抑制磁特性的劣化,以防锈性、耐候性的提高等为目的,提出了对磁铁粉末实施磷酸处理。此时,通过加热干燥(烧结干燥)实现了被覆处理的促进。为了抑制磁特性的降低,该加热温度均停留在至多200℃以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的[0065])。需要说明的是,在专利文献1、2中,仅记载了对通常进行氮化处理而得到的含有大量微粒的smfen系磁铁合金粉末进行了磷酸处理的实施例。

3、专利文献5提出了在空气中进行加热后进行了磷酸(盐)处理的磁铁粉末,但在该磷酸处理后不进行加热。

4、专利文献6和专利文献7以提高磁铁粉末的流动性、使用了该磁铁粉末的粘结磁铁的机械强度为目的,提出了如下所述的磁铁粉末:在第一工序中进行磷酸处理后,在第二工序中在非氧化气氛中进行加热,进而在第三工序中进行磷酸处理后,在第四工序中在非氧化气氛中进行加热。例如,在专利文献6的实施例8和比较例7(只有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中,对ndfeb系合金粉末进行将处理温度设为250℃的第二工序。但是,与在第二工序的处理温度为110℃下进行时相比,仅第二工序设为250℃时的流动性、机械强度降低(专利文献6的[0047]、表2)。

5、专利文献8提出了向在磷酸处理及之后进行了加热的磁铁粉末中加入粘合剂树脂而成的复合物(粘结磁铁用组合物),但磷酸处理后的加热温度停留于120℃。

6、另外,专利文献9仅提出了依次进行了电镀镍、磷酸处理、低氧气氛中的加热的烧结磁铁,没有提及由被覆粒子构成的磁铁粉末。

7、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稀土磁铁粉末的新制造方法等。

8、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9、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新发现,磷酸处理后进一步在规定的高温范围内进行了加热的ndfeb系磁铁粉末即使在腐蚀环境中磁特性也不易劣化。通过使该成果发展,完成了以下描述的本专利技术。

10、《稀土磁铁粉末的制造方法》

11、(1)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稀土磁铁粉末的制造方法,其具备:使含有nd、fe和b的磁铁粒子与含有磷酸根离子的处理液接触的处理工序;以及将该处理工序后的磁铁粒子在250~350℃的烧成温度下进行加热的烧成工序,所述稀土磁铁粉末由具有含有p、o和fe的被膜的磁铁粒子构成。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得到即使暴露于存在水、油等的腐蚀环境下磁特性(例如矫顽力)也不易劣化的稀土磁铁粉末。其理由还不确定,但认为是由于在对磁特性的劣化带来很大影响的磁铁粒子的表面附近形成不易被氧化的高耐腐蚀性的被膜。

13、(2)本专利技术可以是一种稀土磁铁粉末的制造方法,其具备:将含有nd、fe和b的磁铁粒子在氧化气氛中进行加热的氧化工序;使该氧化工序后的磁铁粒子与含有磷酸根离子的处理液接触的处理工序;以及将该处理工序后的磁铁粒子在250~350℃的烧成温度下进行加热的烧成工序,所述稀土磁铁粉末由具有含有p、o和fe的被膜的磁铁粒子构成。

14、通过对氧化工序后的磁铁粒子进行上述处理工序和烧成工序,可以得到即使在腐蚀环境下磁特性也更加不易劣化的稀土磁铁粉末。其理由还不确定,但认为是由于通过氧化工序使得磁铁粒子表面附近的氧量增加,从磁铁粒子表面侧(内侧)也促进了高耐腐蚀性被膜的形成。认为这样的氧化工序在非氧化气氛中进行烧成工序时更有意义。

15、《稀土磁铁粉末》

16、(1)本专利技术也可以作为稀土磁铁粉末而被掌握。例如,本专利技术可以是一种稀土磁铁粉末,其是由具有被膜的磁铁粒子构成的稀土磁铁粉末,其中,该磁铁粒子含有nd、fe和b,该被膜含有p、o和fe,该被膜中所含的nd相对于fe的原子比例、即含有比(nd/fe)在从该被膜的最表面起到深度10nm为止的最表面区域中为0.5以下。

17、在磁铁粒子的最表面区域形成的被膜例如容易被氧化的贫nd的含量显著地少于以往的磷酸盐被膜等。由被这样的被膜被覆的磁铁粒子构成的稀土磁铁粉末即使在腐蚀环境(例如湿润环境、油环境)下磁特性也不易劣化,能发挥高可靠性。

18、(2)本专利技术例如可以为一种稀土磁铁粉末,其是由具有被膜的磁铁粒子构成的稀土磁铁粉末,其中,该磁铁粒子含有nd、fe和b,该被膜含有p、o和fe,该被膜中所含的空隙的最大尺寸为50nm以下。

19、虽然机理还不确定,但是,由被没有大空隙(缺陷)且致密的磷酸盐系被膜被覆的磁铁粒子构成的稀土磁铁粉末的磁特性也不易劣化,在腐蚀环境下也能发挥高可靠性。

20、在最表面区域存在的nd少的被膜、没有明显的空隙的致密的被膜例如可以通过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生成。

21、《粘结磁铁及其制造方法》

22、本专利技术也可以作为使用了稀土磁铁粉末的粘结磁铁、其制造方法而被掌握。本专利技术的粘结磁铁即使在腐蚀环境(例如湿润环境、油环境)下磁特性也不易劣化,能发挥高可靠性。

23、粘结磁铁由磁铁粒子和粘合剂树脂(使磁铁粒子保持、粘结等的树脂)构成。这样的粘结磁铁例如通过将由稀土磁铁粉末和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熔融混合物填充到腔室(磁铁孔等)中进行固化的注射成形法、使投入到腔室中的稀土磁铁粉末和热固性树脂或者它们的组合物(复合物)压缩、熔融和固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稀土磁铁粉末的制造方法,其具备:

2.一种稀土磁铁粉末的制造方法,其具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稀土磁铁粉末的制造方法,其中,还具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稀土磁铁粉末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烧成工序在氧化气氛下进行。

5.一种稀土磁铁粉末,其是由具有被膜的磁铁粒子构成的稀土磁铁粉末,其中,

6.一种稀土磁铁粉末,其是由具有被膜的磁铁粒子构成的稀土磁铁粉末,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稀土磁铁粉末,其中,所述磁铁粒子是对磁铁合金进行氢处理而得到的各向异性磁铁粒子。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稀土磁铁粉末,其用于暴露于湿润环境或油环境中的粘结磁铁。

9.一种粘结磁铁,其具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粘结磁铁,其中,含有相对于所述粘结磁铁整体为2~35质量%的所述粘合剂树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粘结磁铁,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为热塑性树脂。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粘结磁铁,其暴露于湿润环境或油环境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稀土磁铁粉末的制造方法,其具备:

2.一种稀土磁铁粉末的制造方法,其具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稀土磁铁粉末的制造方法,其中,还具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稀土磁铁粉末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烧成工序在氧化气氛下进行。

5.一种稀土磁铁粉末,其是由具有被膜的磁铁粒子构成的稀土磁铁粉末,其中,

6.一种稀土磁铁粉末,其是由具有被膜的磁铁粒子构成的稀土磁铁粉末,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稀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宅雅哉榛叶和晃
申请(专利权)人:爱知制钢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