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闸机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07088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9 16:52
本技术属于闸机及其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闸机防撞装置,包括壳体、转动杆、第一连接杆和阻拦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中部固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固接有阻拦体;所述阻拦体的侧壁顶部固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端部固接有第一阻挡板;所述第一阻挡板面向阻拦体的一面侧壁固接有刺针;刺针触碰到球袋,这时球袋被刺穿,填充在球袋内部的有色粉尘会随着引导管向上喷出,这时通过的行人就可以看到有色粉尘,达到提醒行人的目的,这时就可以调整后重新进入闸机,从而达到防止碰撞闸机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闸机及其相关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闸机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1、闸机是一种通道阻挡装置,主要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收费检票处用于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闸机作为一种通道管理设备,最本质的功能是通过阻拦和放行实现一次只通过一个人。

2、闸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箱体、阻拦体、机芯、控制模块和辅助模块,当行人通过闸机时,闸机的阻拦体收起,可以让行人通过,此时如果通过一个以上行人时,闸机会自动关闭。

3、现有技术中的闸机防撞是通过将闸机的外壳更换成铝合金、不锈钢等材质以达到防碰撞的目的,长时间的使用观察中,发现现有的闸机防撞技术大多数是针对已经产生撞击后的防护,难以对即将产生的撞击起到预警防撞的作用。

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闸机防撞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闸机防撞装置,包括壳体、转动杆、第一连接杆和阻拦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闸机防撞装置,包括壳体(1)、转动杆(12)、第一连接杆(13)和阻拦体(14);所述壳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的中部固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杆(13);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3)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13)的端部固接有阻拦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拦体(14)的侧壁顶部固接有第一弹簧(16);所述第一弹簧(16)的端部固接有第一阻挡板(15);所述第一阻挡板(15)面向阻拦体(14)的一面侧壁固接有刺针(17);所述阻拦体(14)的侧壁顶部固接有球袋(18);所述刺针(17)为朝向球袋(18)设置;所述阻拦体(14)的侧壁顶部固接有引导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闸机防撞装置,包括壳体(1)、转动杆(12)、第一连接杆(13)和阻拦体(14);所述壳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的中部固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杆(13);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3)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13)的端部固接有阻拦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拦体(14)的侧壁顶部固接有第一弹簧(16);所述第一弹簧(16)的端部固接有第一阻挡板(15);所述第一阻挡板(15)面向阻拦体(14)的一面侧壁固接有刺针(17);所述阻拦体(14)的侧壁顶部固接有球袋(18);所述刺针(17)为朝向球袋(18)设置;所述阻拦体(14)的侧壁顶部固接有引导管(19);所述引导管(19)套在球袋(18)的外部;所述引导管(19)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10);所述刺针(17)可穿过通孔(110)接触球袋(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闸机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拦体(14)的侧壁中部固接有第二弹簧(21);所述第二弹簧(21)的端部固接有第二阻挡板(2);所述阻拦体(14)的侧壁中部固接有铁垫片(22);所述第二阻挡板(2)面向阻拦体(14)的一面固接有铁块(23);所述铁块(23)和铁垫片(22)配合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闸机防撞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卫峰甘云萍邱宝筠郭文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佳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