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01546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灭火器固定装置,其包括支撑杆、连接在支撑杆上部的抱环、连接在支撑杆下部的底座,抱环设置有连接至支撑杆的第一环片与第二环片、扣链以及组合体,第一环片的一端连接到支撑杆,另一端铰接至扣链,第二环片一端连接到支撑杆,另一端设置有卡扣部,扣链的一端与第一环片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铰接至组合体,该组合体设置有与扣链铰接的铰接部、位于铰接部两侧的扳手部以及与卡扣部卡接的卡接部。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环抱形式,灭火器也就紧紧被抱紧而较牢靠,且放取方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灭火器的固定装置的扣片。
技术介绍
消防灭火,贵在及时,以及需要消防设备,如灭火器的定位稳固。 一个满足上述要 求的灭火器固定装置,必须可以在需要使用的时候,方便取出灭火器,以及在不使用的时 候,稳定地固定灭火器。 目前固定灭火器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l)直接将灭火器悬挂在墙体上;(2) 用扎带将灭火器绑在地板上;(3)利用专用固定装置安置灭火器。 第一种方式,并没有牢固地固定灭火器,容易导致灭火器丢失或者移位,进而导致 需要使用时找寻不到,第二种方式,虽然是固定的,但是却在需要使用的时候不方便取出, 影响时效性。 第三种方式,其使用的固定装置,可参图1,为2009年1月21日公开的 CN101347662A。该种灭火器固定装置由固定支架1、固定钢丝3以及橡胶防震垫片2组成。 固定支架1由下凹部、凹筋和支脚组成。在下凹部的底部为了跟灭火器匹配而开有大孔。橡 胶防震垫片2与下凹部贴合。固定钢丝3上部用于与灭火器上部卡扣的卡箍,中间是与灭 火器相靠的垂直架,底部是用于与固定支架的凹筋匹配的焊接部。 然而,这种灭火器固定装置,其用于固定灭火器的固定钢丝,本身的强度就不高, 容易发生变形,进而导致灭火器固定不稳。另外,固定支架l呈环状,强度也不高,容易受外 力变形,甚至取出灭火器时的作用力,都会导致其结构受损,影响灭火器的固定效果。甚至, 整个灭火器固定装置的结构由钢丝与环形底座构成,强度不高,并,整个固定装置只是用来 装灭火器,起不到本身定位的作用,也就是说,固定装置与灭火器的组合与外界并无定位。 本技术则提供一种新的灭火器固定装置用以改善或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效果稳定的灭火器固定装置。 本技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种灭火器固定装置,其包括支撑杆、连接在支撑杆上部的抱环、连接在支撑杆下 部的底座,抱环设置有连接至支撑杆的第一环片与第二环片、扣链以及组合体,第一环片的 一端连接到支撑杆,另一端铰接至扣链,第二环片一端连接到支撑杆,另一端设置有卡扣 部,扣链的一端与第一环片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铰接至组合体,该组合体设置有与扣链铰接 的铰接部、位于铰接部两侧的扳手部以及与卡扣部卡接的卡接部。 作为一种改进,抱环还包括连接链,该连接链连接到支撑杆,而其两端则分别铰接第一环片与第二环片,即,第一环片与第二环片通过连接链连接到支撑杆。 作为一种改进,支撑杆上设置有若干用以与螺钉配合固定的通孔。 作为一种改进,组合体包括贴合的滑片与扣片,滑片设置有第一扳手部与第一卡3接部,扣片上设置有第二扳手部与第二卡接部,扣片上设置有铰接部,该铰接部设置在第二扳手部与第二卡接部之间。 作为一种改进,滑片设置有销孔。 作为一种改进,第二环片设置有曲面状的调节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采用环抱形式,灭火器也就紧紧被 抱紧而较牢靠,且放取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与本技术相关的灭火器固定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灭火器固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该图中,固定装置处于闭合状 态。 图3是本技术灭火器固定装置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该图中,固定装置 处于闭合状态。 图4是本技术灭火器固定装置的滑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灭火器固定装置的扣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灭火器固定装置的底座的横梁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照图2和图3,本技术的灭火器固定装置10用于固定灭火器,该灭火 器固定装置10包括支撑杆11、连接于支撑杆11上部的抱环12以及连接于支撑杆11下部 的底座13。 支撑杆11呈板状,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通孔,这些通孔可以连接螺钉 (未图示),以此将灭火器固定装置10紧固在外部墙壁上。抱环12设有将抱环12定位在 支撑杆11上的连接链121、一端铰接在连接链121上的第一环片122,以及一端铰接在连接 链121另一端的第二环片123,连接链121、第一环片122、第二环片123构成环抱状用于以 环抱方式抱住欲固定的灭火器。除上述之外,抱环12还包括一端铰接于第一环片122或者 第二环片123的扣链124,与本实施方式中,该扣链124铰接于第一环片122。以此方式,抱 环12的基本形态如下连接链121连接在支撑杆11的上部,其一端以铰接方式连接第一环 片122的一端,连接链121的另一端铰接第二环片123的一端,第一环片122的另一端铰接 扣链124,第二环片12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实际上,连接链121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让第 一环片122与第二环片123发生弹性变形,也可以直接连接第一、第二环片到支撑杆而不需 要连接链。 除上述,抱环12还包括贴合在一起的滑片125与扣片126,滑片125与扣片126结 合在一起后铰接于扣链124的另一端,即,扣链124 —端铰接第一环片122,另一端铰接滑片 125与扣片126的组合体。组合体于其中间部位铰接扣链124,而两头部分分别位于铰接位 置的两侧。 请参图4和图5,图4是滑片125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扣片126的立体示意图。 该滑片125具有第一扳手部125a、第一卡接部125b,而扣片126具有第二扳手部126a以及第二卡接部126b,且滑片125或者扣片126其中之一上设置有铰接部,与本实施方式中,该 铰接部126c设置在扣片126的中部,该铰接部126c用以与扣链124铰接,由于铰接部126c 的设置,滑片125与扣片126的组合体可以相对扣链124转动。当滑片125与扣片126贴 合后,其组合体即具有了扳手部以及卡接部,其中的扳手部即为第一、第二扳手部贴合的位 置,而卡接部则是第一、第二卡接部贴合的位置。实际上,滑片与扣片的组合,是为了比较方 便地与扣链124进行铰接,如果仅仅具有滑片125或者仅仅具有扣片126,只要其具有与扣 链124铰接的部位以及位于铰接部位两侧的部位即可,位于铰接部位两侧的部位,则分别 为扳手部与卡接部。 请再次参考图3,同时结合图2,第二环片123设有卡扣部123a,该卡扣部123a呈 勾状,另外,该卡扣部123a由于弹力的缘故,可以卡接在上述的卡接部用以锁定,S卩,图3 中,标示126b的部位,此部分实际上为第一、第二卡接部贴合的位置,如果要释放第二环片 123,则可以扳动上述的扳手部,S卩,图3中标示126a的位置,实际上,该位置为第一、第二扳 手部贴合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第一环片122、第二环片123、连接链121、扣链124、组合 体(滑片125与扣片126贴合形成)则连结成一体用以包围灭火器,以及在需要的时候释 放灭火器。 为了增强第二环片123的弹力或者增强第二环片123的环抱范围,在第二环片123 上设置有调节部123b,该调节部123b为曲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压縮或者拉伸。另外,为 了增强锁定效果,在组合体上设置一销孔,该销孔可组接一插销(未图示),插销穿过该销 孔并抵接在扣链124上,在插入插销的情况下,扳动扳手部,是不能让组合体转动的,因为 受到插销与扣链124的阻碍,消除了误操作,S卩,消除了在不小心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灭火器固定装置,其包括支撑杆、连接在支撑杆上部的抱环、连接在支撑杆下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抱环设置有连接至支撑杆的第一环片与第二环片、扣链以及组合体,第一环片的一端连接到支撑杆,另一端铰接至扣链,第二环片一端连接到支撑杆,另一端设置有卡扣部,扣链的一端与第一环片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铰接至组合体,该组合体设置有与扣链铰接的铰接部、位于铰接部两侧的扳手部以及与卡扣部卡接的卡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春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百友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