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激发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934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激发光元件,包括一第一电极层、一荧光粉层、一具永久累积电荷层及一第二电极层。所述荧光粉层位于第一电极层上方,具永久累积电荷层位于荧光粉层上方,第二电极层位于具永久累积电荷层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于元件结构中加入具永久累积电荷层,可降低元件驱动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电激发光元件
技术介绍
电激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 EL)是由于施加电场致使荧光粉层 (phosphor layer)受激发而发出光。电激发光元件已应用在照明装置及显示器 上。图1为传统电激发光元件的截面示意图,其包括一底部基板100、 一第 一电极层101位于该底部基板100上方、 一荧光粉层102位于该第一电极 层101上方及一第二电极层103位于该荧光粉层102上方。 一交流电源是 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层101及第二电极层103,以驱动该电激发光元件。在 该电激发光元件发射黄光的情况下,是藉由电子束蒸气沉积方法、溅镀方 法、网印印刷方法、旋转涂布或喷墨印刷等方法于该第一电极层101上方 形成掺杂锰(发光中心)的硫化锌(母体材料)烧结颗粒(ZnS:Mn sintered pellets),以形成荧光粉层102。该荧光粉层102也可包含掺杂三氟化铽(TbF3) 或磷化铽(TbP)的硫化锌(ZnS)烧结颗粒(ZnS:TbF3 sintered pellets或ZnS:TbP sinteredpdlets)而发出绿光,或者可包含掺杂三氟化铥(TmF3)的硫化锌(ZnS) 烧结颗粒(ZnS:TmF3 sintered pellets)而发出蓝光。在照明应用上,所述第一 电极层101及第二电极层103分别为一连续平面层,以使位于该第一电极 层101及第二电极层103之间的整个荧光粉层102受到电场作用。在显示 器应用上,所述第一电极层101及第二电极层103是经图案蚀刻形成多条 电极列(未于图中示出),而这些电极列的每一重迭部分构成一像素单元。当 电场作用在该电激发光元件之际,第一电极层101的电子经由电场加速射 入荧光粉层102,而该荧光粉层102的发光中心外层电子受到加速的一次电子撞击后,产生电子迁移现象,提升至母体传导带形成自由电子;同时 发光中心离子化,前述自由电子与离子化的发光中心再次结合,两者能阶 间的能量差以光放射的形式释出。传统的电激发光元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高驱动电压及低发光亮 度。电激发光元件的技术研究及改良持续广泛进行着,以期提高发光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激发光元件,包括一第一电极层、 一荧光粉层、 一具永久累积电荷层及一第二电极层。所述荧光粉层是位于第一电极层上 方,具永久累积电荷层是位于荧光粉层上方,及第二电极层是位于具永久 累积电荷层上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电激发光元件,包括一第一电极层、 一荧光粉层、 一第二电极层及一具永久累积电荷层。所述荧光粉层是位于第一电极层上 方,第二电极层是位于荧光粉层上方,及具永久累积电荷层是位于第二电 极层上方。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电激发光元件的截面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电激发光元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电激发光元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具体实施例的电激发光元件的截面示意图;及 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具体实施例的电激发光元件的截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对照说明100-—底部基板 101—--第一电极层102——荧光粉层 103—_第二电极层200—-底部基板 201--第一电极层202—-荧光粉层203—-具永久累积电荷层204—--第二电极层300—-底部基板301-國--第一电极层302—.-具永久累积电荷层303—--荧光粉层304—-第二电极层400—--底部基板401—-第一电极层402-國--第一介电层403—-荧光粉层404—--第二介电层405—-具永久累积电荷层406—--第二电极层500—-底部基板501 —--第一电极层502—-具永久累积负电荷层sos---第一介电层504—-荧光粉层--第二介电层506-—-具永久累积正电荷层507—--第二电极层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激发光元件,是藉由于元件结构中加入具永久累积 电荷层,以增加对元件内部荧光粉层的激发能量,进而可降低元件驱动电 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激发光元件,是包括一基底(底部基板)、 一下电 极层位于该基底上方、 一荧光粉层位于该下电极层上方、 一上电极层位于 该荧光粉层上方,及一具永久累积电荷层是介于该荧光粉层与下电极层之 间,或者介于该荧光粉层与该上电极层之间。所述具永久累积电荷层也可 位于下电极层下方或上电极层上方。本专利技术的电激发光元件也可包含一具 永久累积电荷层位于下电极层附近及另一具永久累积电荷层位于上电极层 附近。本专利技术前述基底可以是不透光或具透光性。所述下电极层可以是由具 导电性透光材料或者导电性反光材料所形成,视前述基底而定。当前述基底为不透光时,下电极层较佳是由反光材料形成。当前述基底为具透光性 时,其可供做一发光面,并且下电极层是由透光材料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电激发光元件藉由以下具体实施例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电激发光元件的截面示意图。在 第一具体实施例中, 一第一电极层201是藉由溅镀或电子束蒸气沉积、网 印印刷、旋转涂布或喷墨印刷等方式形成于一底部基板200上。该第一电 极层201为反光材料,例如金、银或铝等。 一荧光粉层202是藉由电子束 蒸气沉积方法、溅镀方法、网印印刷方法、旋转涂布或喷墨印刷等方法形 成于第一电极层201上方。该荧光粉层202可包含掺杂锰(发光中心)的硫化 锌(母体中心)烧结颗粒(ZnS:Mn sintered pellets)。该荧光粉层202也可包含 掺杂三氟化铽(TbF3)或磷化铽(TbP)的硫化锌(ZnS)烧结颗粒(ZnS:TbF3 sintered pellets或ZnS:TbP sintered pellets)而发出绿光,或者可包含掺杂三氟 化铥(TmF3)的硫化锌(ZnS)烧结颗粒(ZnS:TmF3 sintered pellets)而发出蓝光。 一具永久累积电荷层203是形成于荧光粉层202上方。该具永久累积电荷 层203可以是一带电荷的驻极体层(electret layer)。 一具透光性第二电极层 204例如氧化铟锡(ITO)层或氧化铟锌(IZO)层是形成于具永久累积电荷层 203上方。该电激发光元件的电源是一直流电源。图2所示的电激发光元件 可视为具有一对电极板的电容器。储存在该电容器的能量可根据公式 E=l/2 VQ计算得到,其中Q为电极板上的累积电荷,而V为该对电极板之 间的电压差,当V或Q任一者增加时,储存的能量即增加。在第一具体实 施例中,具永久累积电荷层203是加入该电激发光元件中以在该元件内部 诱导产生一电场,以致于可降低激发该元件发光的一外加电场大小。换句 话说,外加的驱动电压可被降低。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该电激发光元 件所需要的驱动电压是低于传统的电激发光元件的驱动电压。即使本专利技术 的驱动电压保持相同于传统的驱动电压,荧光粉层202的激发能量是藉由 加入具永久累积电荷层203而增加。荧光粉层202的发光效率因而被提高而致提高该电激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在元件操作期间,第一电极层201 的电子经由电场加速射入荧光粉层202,而荧光粉层202的发光中心外层电 子受到加速的一次电子撞击后,产生电子迁移现象,提升至母体传导带形 成自由电子;同时发光中心离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激发光元件,其包括: 一第一电极层; 一荧光粉层,该荧光粉层位于第一电极层上方; 一具永久累积电荷层,该具永久累积电荷层位于荧光粉层上方;及 一第二电极层,该第二电极层位于具永久累积电荷层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玉涵许士杰张悠扬李正中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