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工程菌及其在合成稀有甘草三萜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858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2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程菌及其在合成稀有甘草三萜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工程菌,所述工程菌表达β‑香树脂醇C‑11氧化酶Uni25647突变体,所述β‑香树脂醇C‑11氧化酶Uni25647突变体的第222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所述β‑香树脂醇C‑11氧化酶Uni25647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工程菌能够合成稀有甘草三萜类化合物,并提高其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菌及其在合成稀有甘草三萜中的应用,涉及生物工程与生物化工。


技术介绍

1、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三萜类化合物是甘草中一类重要组成成分,是以6分子异戊二烯为单位的聚合体,具有生理活性强及药用价值高的特点。目前已经报道的甘草三萜类化合物的生产方式主要为植物提取法。由于三萜类化合物在甘草中积累量较低且仅在根部积累,因此需要大量采挖甘草根茎,对固沙固土植被造成严重的破坏,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并且提取过程使用大量的酸与碱,步骤繁琐、提取效率低、成本高和有机试剂使用量大,不利于绿色可持续发展。野生甘草已被国家确定为二级保护植物,在法律层面上已禁止采挖。人工种植的甘草需要经过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栽培才能获得适合工业生产的甘草酸含量,但稀有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仍然很低以至于难以提取。此外,甘草种植除需要占用大量耕地外,还面临不可控的气候因素的威胁。这些因素都严重限制了甘草次酸及其它稀有三萜类化合物的生产。仅仅依靠甘草根提取已远远不能满足医药、保健和食品等领域对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的需求。因此,寻求获取甘草三萜类化合物的新方法,替代与弥补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菌表达β-香树脂醇C-11氧化酶Uni25647突变体,所述β-香树脂醇C-11氧化酶Uni25647突变体的第222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所述β-香树脂醇C-11氧化酶Uni25647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菌还表达Silicibacterpomeroyi来源的NADH依赖的HMG-CoA还原酶NHMGR,编码所述HMG-CoA还原酶NHMGR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菌表达β-香树脂醇c-11氧化酶uni25647突变体,所述β-香树脂醇c-11氧化酶uni25647突变体的第222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所述β-香树脂醇c-11氧化酶uni25647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菌还表达silicibacterpomeroyi来源的nadh依赖的hmg-coa还原酶nhmgr,编码所述hmg-coa还原酶nhmgr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菌表达甘油-3-磷酸磷酸酶gpp1,甘油-3-磷酸磷酸酶gpp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菌还表达磷酸转运蛋白pho89,所述pho89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孙文涛秦磊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