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叉减震系统及电动摩托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97011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0 16:5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叉减震系统及电动摩托车,包括前叉减震连接架和电池减震防护机构;所述前叉减震连接架的两侧上部均设置有支撑座,下部均为液压套筒,支撑座和液压套筒之间设置有外部套接缓冲弹簧的液压阻尼杆,支撑座与液压阻尼杆之间还设置有收纳槽,收纳槽内部设置有防护垫圈和防护弹簧;所述的电池减震防护机构设置于电池腔室,包括缓冲防护层和缓冲垫块,所述缓冲防护层设置于电池腔室的四面侧壁表面,所述缓冲垫块设置于蓄电池的底部。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护垫圈和防护弹簧,在减震缓冲过程中液压套筒到达液压阻尼杆顶端时接触防护弹簧并进行再次缓冲,避免液压套筒向上撞击,加强前叉减震系统的防护性能,延长前叉减震系统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摩托车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前叉减震系统及电动摩托车


技术介绍

1、电动摩托车是利用电瓶提供驱动能源的电动机动车,通过电瓶和驱动装置驱动车轮转动,通过车轮与地面之间的作用力达到驱动行驶的目的,电瓶是电动摩托车的核心部件之一,也是电动摩托车较为贵重的部件之一。电动摩托车具有车身重、行驶速度快、加速快的特点,而减震系统可以为电动摩托车行驶过程提供缓冲作用,保护摩托车免受或少受行驶冲击损坏,提高电动摩托车的驾乘体验感。其中前叉的减震可以为前轮与车头之间提供有效支撑和缓冲,减少骑行时的震动和颠簸。

2、现有的电动摩托车在使用时通过缓冲弹簧和液压阻尼杆进行缓冲减震,但是在震动幅度较大时容易造成液压阻尼杆的顶端直接撞击前叉减震连接架,会造成电动摩托车骑行时车头受冲击的问题,并且会对前叉减震连接架造成损伤;而且现有的电动摩托车减震系统并未为电瓶提供有效的减震,作为电动摩托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的电瓶容易在复杂路况行驶的过程中,在车身受到直接冲击等情况时产生震动性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叉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叉减震连接架(4)和电池减震防护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叉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1)的下端表面设置有收纳槽(411),所述收纳槽(411)呈圆筒状,所述收纳槽(411)外侧的支撑座(41)下端表面设置有上阻环(42),所述收纳槽(411)内侧的支撑座(41)下表面设置有液压阻尼杆(43),所述液压阻尼杆(43)的下端表面套接有液压套筒(44),所述液压套筒(44)的周向侧壁表面设置有下阻环(45),所述下阻环(45)与上阻环(42)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46),所述缓冲弹簧(46)与液压阻尼杆(43)插接,且与液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叉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叉减震连接架(4)和电池减震防护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叉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1)的下端表面设置有收纳槽(411),所述收纳槽(411)呈圆筒状,所述收纳槽(411)外侧的支撑座(41)下端表面设置有上阻环(42),所述收纳槽(411)内侧的支撑座(41)下表面设置有液压阻尼杆(43),所述液压阻尼杆(43)的下端表面套接有液压套筒(44),所述液压套筒(44)的周向侧壁表面设置有下阻环(45),所述下阻环(45)与上阻环(42)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46),所述缓冲弹簧(46)与液压阻尼杆(43)插接,且与液压套筒(44)上侧插接,所述收纳槽(411)的顶端表面设置有防护垫圈(412),所述防护垫圈(412)下方的收纳槽(411)内部设置有防护弹簧(4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叉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阻环(42)与液压阻尼杆(43)之间设置有环形穿槽(421),所述环形穿槽(421)的圆环尺寸与液压套筒(44)的顶端环形尺寸相匹配,且所述环形穿槽(421)的外径尺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珈丞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圳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