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增光及扩散复合功能型膜片其超精细微结构模具制造方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666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增光及扩散复合功能型膜片其超精细微结构模具制造方式,超精细微结构模具藉由一转移模具翻模成型,该转移模具的基材表面设有复数不规则性且随机数分布的凹槽结构,且各凹槽中并藉由外力压入有凸出基板表面的球状体,利用该转移模具翻模成型的超精细微结构模具表面设有与各球状体相对的凹弧结构,且各凹弧结构分布比例约90~9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种具增光及扩散复合功能型膜片其超精细微结 构模具及制造方式,尤指一种用于制作光学膜片,使该光学膜 片具有增光及扩散复合功能的超精细微结构模具及其制造方 式。
技术介绍
针对多媒体社会的急速进步,多半受惠于半导体组件或人机显示装置的飞跃性进步,就显示器而言,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简 称CRT)因具有优异的显示品质与其经济性, 一直独占近年来的显示器 市场。然而,对于个人在桌上操作多数终端机/显示器装置的环境,或 是以环保的观点切入,若以节省能源的潮流加以预测,阴极射线管因 空间利用以及能源消耗上仍存在很多问题,而对于轻、薄、短、小以 及低消耗功率的需求,无法有效提供解决。因此,具有高画质、空间 利用率佳、低消耗功率、无辐射等优越性的液晶显示器以逐渐成为市 场的主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面板本身并不会 发光,故必须藉由背光模块提供液晶面板所需的面光源,使得液晶面 板达到显示的效果,同时获得足够的亮度与对比。而一般背光模块主要包含有光源以及复数光学膜片,光源得以通 过各光学膜片得到较为均匀且亮度较高的光线后,再由液晶面板射出; 其中,为节省光学膜片的使用及降低背光模块的厚度,出现有一具增 光及扩散功能的光学膜片,如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第200720711 号,专利名称用于背光单元的光扩散片及其制造,如图1所示,该 光扩散片l设有一透明基板ll,该透明基板ll上有复数随机不规格分布 的半球状结构12,其半球状结构12在一 固定范围内所分布的比例约 50%~卯%,其分布比例极限是90%,其模具制程藉由一透明基板的表面上形成一热塑树脂层而被制造,引进数个不同尺寸的球珠于该热塑 树脂层同时融化该树脂层以形成一含球珠树脂层,该等球珠被部分嵌 入该热塑树脂层,再将表面球珠移除或在树脂层表面涂布金属而形成 一金属层,该金属层利用化学蒸镀或电镀制程,该金属成分为镍、锌、 锡,并加以铬涂层于该金属片上,再将已移除球珠的聚合物片或表面 具有金属层的聚合物片制作成一板或一 空心圓柱管的模具。上述的制程不仅制程程序繁杂,且使用的化学金属皆会对于环境 造成污染且增加成本,该模具的基材皆为热塑树脂层,其制造的金属 圓柱为空心圓柱,两者使用寿命都不高,其中片材制作成空心圆柱在 接合时会有接缝问题进而无法生产出具有连续式的光学膜片,产品生 产数及良率都会受到局限,且其结构在一固定范围内所分布的比例约50%~卯%,无法突破卯%的技术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其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用于制作光学膜片,使该光学膜 片具有增光及扩散复合功能的超精细微结构模具及其制造方式。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超精细微结构模具藉由一转移模具翻模 成型,该转移模具的基材表面设有复数不规则性且随机数分布的凹槽 结构,且各凹槽中并藉由外力压入有凸出基板表面的球状体,利用该 转移模具翻模成型的超精细微结构模具表面设有与各球状体相对的凹 弧结构,且各凹弧结构分布比例约90~99% 。其中,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式更易于掌控,该转移^^莫具可以为实心轮 结构,在使用寿命上可提升50倍的使用时间,且转移模具为连续式加 工无接缝的问题,结构在一固定范围内所分布的比例约90% 99%之间 (较佳者为90~92%),有效提升光学辉度,可大量制造生产且可提升制 程良率,具有低成本高制程产能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习有光扩散片的结构示意图;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转移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转移模具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凹槽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凹槽结构与球状体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超精细微结构模具的制造方式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于基材表面喷涂球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于基材表面进行挤压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转移模具翻模成型超精细微结构^t具的结构示意图号说明光扩散片1半球状结构12基材21底面221弧状凸出面231凹弧结构31透明基板ll 转移模具2 凹槽结构22 球状体23超精细微结构模具3 压轮4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的目的、功能特征、和优点能更明确被了解, 下文将本专利技术以较佳的实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该超精细微结构模具藉由一转移模具翻模成型,如图2及图3所 示,该转移模具2的基材21表面设有复数不规则性且随机数分布的凹 槽结构22,该凹槽结构22可以为弧状凹槽形式,且各凹槽结构22大 小不一,各凹槽结构22分布比例约90 99%,而其分布比例较佳者为 90~92%,请同时参阅图4所示,该凹槽结构22宽度W为2~70|am, 该凹槽结构22深度H为2~30 jim,其并设有不规则形状的底面221, 且各凹槽结构22中利用外力压入有球状体23,如图5所示,令该球状 体23得以固定且凸出于基材21表面,进而使该基材21表面形成弧状 凸出面231。而本专利技术中超精细微结构模具的制造方式,如图6所示,包含有 下列步骤步骤A、制备转移模具,其更包含有步骤(A-1)先提供一基材, 该基材可以为硬质铜或不锈钢430的材质,该基材的表面粗糙度Ra值 为0.05 jam以下,于该基材21表面形成复数不规则性且随机数分布的 凹槽结构22,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3所示,而形成凹槽结构22的成型 方式,包含但不限于利用孑L、轮磨、放电、雷射、车削、铣型、喷 砂、蚀刻、雕刻、滚压等成型方式,且各凹槽结构22分布比例约90~99 %,较佳者为90~92%;步骤(A-2)流体喷涂步骤,将复数球状体23喷 涂于该基材21表面,如图7所示,其利用空气进行喷涂,而该空气压 力值须控制为0.1Mpa 0.3Mpa,使该球状体23喷涂数量约为每秒500 颗 3000颗,该球状体23可以为玻璃、钢珠或铁氟龙的材质,且其表 面粗糙度Ra值为0.05 M m以下,而该J求状体23的粒径范围为10 ja m~80 lim,各球状体23的宽度(粒径大小R)大于凹槽结构22的宽度(R〉 W, 约相差5iam),如图5所示,故利用空气压力将球状体23挤入适当的 凹槽结构22中,其中没有挤入凹槽结构22的球状体23会自然掉落, 若无掉落将使用空气压力将球状体23吹除,或另外以超音波清洗机清 洗,清洗的过程中除可达到表面清洁外也可将其它未挤入的球状体23 以超音波震荡的方式震出;步骤(A-3)挤压步骤,如图8所示,利用一 压轮41于各球状体23上方进行挤压,将球状体23固定于凹槽结构22 中,而形成转移模具成品,其中该压轮41可以为橡胶或硅胶材质,且 该压轮41与基材21表面具有一间隙值A,该A值可以为0~40 ia m, 使各球状体23得以稳固固定于该凹槽结构22中而不会掉落,且该球 状体23并凸出于基材21表面而形成弧状凸出面231,如图5所示。B、翻模成型步骤,如图9所示,利用该转移模具2翻模形成超精 细微结构模具3,其中该转移模具2可以为实心轮结构,利用该转移模 具2进行翻模,以形成超精细微结构模具3,该超精细微结构模具3表 面设有复数与各球状体弧状凸出面231相对的凹弧结构31,各凹弧结 构31分布比例约90~99%(较佳者为90 92%),且随机数分布、大小不一的分布,该凹弧结构31宽度为10~80|L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增光及扩散复合功能型膜片其超精细微结构模具,该超精细微结构模具表面设有复数随机数分布的凹弧结构,且各凹弧结构分布比例约90~99%,各凹弧结构分布比例较佳为90~9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增光及扩散复合功能型膜片其超精细微结构模具,该超精细微结构模具表面设有复数随机数分布的凹弧结构,且各凹弧结构分布比例约90~99%,各凹弧结构分布比例较佳为90~92%。2、 如权利要求l所述具增光及扩散复合功能型膜片其超 精细微结构模具,其中,该凹弧结构宽度为10~80 jli m,该凹 弧结构深度为10~45 ju m。3、 一种具增光及扩散复合功能型膜片其超精细微结构 模具,该超精细微结构模具藉由一转移模具翻模成型;其特 征在于该转移模具的基材表面设有复数不规则性且随机数分 布的凹槽结构,各凹槽结构分布比例约90~99% ,且各凹槽 结构中并固定有凸出基材表面的球状体。4、 如权利要求3所述具增光及扩散复合功能型膜片其超 精细微结构模具,其中,该凹槽结构宽度为2 70ja m,该凹 槽结构深度为2 30n m。5、 如权利要求3所述具增光及扩散复合功能型膜片其超 精细微结构模具,其中,该球状体先经由流体喷涂于该基材 表面,再利用挤压压入凹槽结构中,而该球状体的表面粗糙 度Ra值为0.05 y m以下,该球状体的粒径范围为10 M m~80 jn m。6、 如权利要求3所述具增光及扩散复合功能型膜片其超 精细微结构模具,其中,该转移模具可以为实心轮结构。7、 一种具增光及扩散复合功能型膜片其超精细微结构 模具的制造方式,包含有下列步骤A、制备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移模具,该转移模具可以为实心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培伦谢而铭
申请(专利权)人:宣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