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纳米颗粒疫苗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95799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0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生纳米颗粒疫苗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仿生纳米颗粒疫苗包括修饰抗原和激动剂的纳米颗粒;所述抗原和激动剂修饰在纳米颗粒外围;所述纳米颗粒为二氧化硅刺突颗粒与壳聚糖‑苯二酚的偶联结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纳米颗粒疫苗的粒径小于200nm且分散均匀,容易被黏膜免疫细胞吞噬和识别。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偶联二氧化硅后的壳聚糖‑苯二酚对抗原和激动剂进行修饰,其成键形式稳定,使得抗原和激动剂不易脱落。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病毒外形进行仿生,在其基础上修饰上疫苗抗原制备出一种模拟病原体的纳米颗粒,通过黏膜进行递送,可以有效激活抗原呈递细胞的摄取与成熟,增强疫苗效果,可以诱导局部黏膜免疫与系统性免疫应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疫苗,具体涉及一种仿生纳米颗粒疫苗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黏膜覆盖在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等腔道表面,是抵御外来病原物的第一道防线,对于保护机体具有重要意义。黏膜表面与外界环境直接或间接相通,每天接触到病原物的机会比其他部位器官或组织要多。研究表明大约有95%以上的传染性疫病是通过黏膜途径进行感染的,而黏膜在受到感染后会产生分泌型iga抗体(siga),这种siga抗体在有效阻止病原物的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黏膜疫苗或黏膜途径接种具有许多优点,其一是避免使用注射器,减少了在接种工具上的大量花费或避免共用注射器造成的感染;其二是对于免疫操作人员更加便捷,无需特殊的培训即可完成免疫操作;其三是抗原使用量少,只需要少量的抗原就可以有效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避免造成抗原的浪费。因此,通过黏膜递送疫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被应用于各领域,如材料、环保、生物医疗领域等。到目前为止,已有研究将纳米材料作为疫苗或药物递送载体,并证明了其提高了疫苗或药物递送效果。但目前递送载体或抗原作用于机体后仍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纳米颗粒疫苗,其特征在于,包括修饰抗原和激动剂的纳米颗粒;所述抗原和激动剂修饰在所述纳米颗粒外围;所述纳米颗粒为二氧化硅刺突颗粒与壳聚糖-苯二酚的偶联结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颗粒疫苗,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刺突颗粒的水合粒径为90-13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颗粒疫苗,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刺突颗粒与壳聚糖-苯二酚的质量比为1:(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颗粒疫苗,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原选自新冠病毒S蛋白RBD抗原、牛血清白蛋白、卵清白蛋白中的其中一种;

>5.权利要求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纳米颗粒疫苗,其特征在于,包括修饰抗原和激动剂的纳米颗粒;所述抗原和激动剂修饰在所述纳米颗粒外围;所述纳米颗粒为二氧化硅刺突颗粒与壳聚糖-苯二酚的偶联结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颗粒疫苗,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刺突颗粒的水合粒径为90-13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颗粒疫苗,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刺突颗粒与壳聚糖-苯二酚的质量比为1:(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颗粒疫苗,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原选自新冠病毒s蛋白rbd抗原、牛血清白蛋白、卵清白蛋白中的其中一种;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仿生纳米颗粒疫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生纳米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红平邓锴赵兴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