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2929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断路器,使电压跳闸装置和欠压跳闸装置的部件通用。其构成为,在空气断路器(100)的开关机构部(300)的跳闸杆(2)上,设置跳闸杆切槽(2d)和跳闸杆延长部(2c),通过在电压跳闸装置(3)的L字形状推杆(6)的情况下,压动跳闸杆延长部(2c),而在欠压跳闸装置(4)的T字形状推杆(8)的情况下,压动跳闸杆切槽(2d)的两端部分,由此可以使除了推杆以外的部件通用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的跳闸装置的构造。
技术介绍
当前,在空气断路器中作为附属装置而具有电压跳闸装置。电压跳闸装置与开关 机构部的跳闸杆相邻配置,如果向电压跳闸装置内配置的线圈施加大于或等于规定值的电 压,则将推杆从线圈的内部押出,此时,通过由推杆压动跳闸杆,从而可以将断路器设为断 开。另外,还具有一种欠压跳闸装置,其与电压跳闸装置相反,在施加大于或等于规定 值的电压的状态下,将推杆拉入至电磁线圈中,但如果施加的电压小于规定值而成为欠电 压(或者无电压)的状态,则将推杆从线圈的内部押出,通过压动跳闸杆,从而将断路器设 为断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0-3685号公报(第3-4页、图4、图6)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电压跳闸装置中,如果向线圈施加电压,则将推杆押出,而在欠电压的状态 下,必须将推杆拉入。与此相对,在上述欠压跳闸装置中,如果施加电压,则将推杆拉入,而 在欠电压的状态下,必须将推杆押出。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即,由于在电压跳闸装置和欠压 跳闸装置中,各自使用不同的线圈,所以部件种类增加,组装工序变得复杂。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将电压跳闸装置和欠压跳 闸装置的不同点抑制至最小限度,使结构部件通用化。在本专利技术的断路器中,跳闸杆具有第一杆部,其向旋转轴的外围延伸;以及第二 杆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杆部隔着所述旋转轴向相反侧延伸,即使将电压跳间装置的推杆 从线圈中押出,也不与所述第一杆部发生干涉。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仅通过变更推杆就可以构成电压跳闸装置和欠压跳闸装置,所 以可以实现其他部件的通用化。附图说明图1是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压跳闸装置的空气断路器的侧剖面图。图2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通过电压跳闸装置使空气断路器进行动作的 状态的侧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压跳闸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压跳闸装置的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压跳闸装置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压跳闸装置的L字形状的推杆和跳闸杆的3形状的概略的斜视图。图7是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欠压跳闸装置的空气断路器的正视图。图8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通过欠压跳闸装置使空气断路器进行动作的 状态的侧剖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欠压跳闸装置的正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欠压跳闸装置的T字形状的推杆和跳闸杆 的形状的概略的斜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中的电压跳闸装置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中的电压跳闸装置的推杆部和跳闸杆的形状 的概略的斜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压跳闸装置3的空气断路器100的侧剖 面图。在图1中,空气断路器100具有开关触点部200和开关机构部300。开关触点部200 被收容在由绝缘材料形成的基座框体1中,与用于触点部的开关的开关机构部300连接。跳间杆2是开关机构部300的一个结构要素。通过将该跳闸杆2向既定的方向押 动而使其转动,由此驱动开关机构部300,使开关触点部200断路。由此,将空气断路器100 设为断开。电压跳闸装置3配置在该跳闸杆2的上方。电压跳闸装置3具有前端的侧剖面为L字形状的L字形状推杆6,其前端从电压跳 闸装置3向图示下方突出。杆部2b及杆部2c从跳闸杆2的旋转中心2a向图示的左右两侧延伸。在杆部2b 上,如后述所示,设置切槽2d,在该切槽2d中使L字形状的推杆6的一部分通过。图2是表 示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压跳闸装置3,将空气断路器100设为断开的状态的侧剖 面图。如图2所示,如果L字形状推杆6从图示的下侧押动跳闸杆2的杆部2c,使其围绕旋 转中心2a转动,则驱动开关机构部300。此外,杆部2c和杆部2b —体地构成,如果使杆部2c围绕旋转中心2a向某个方向 转动,则杆部2b也向相同的方向转动,相反地,如果使杆部2b转动,则杆部2c也向相同的 方向转动。图3是电压跳闸装置3的侧视图。在图3中,电压跳闸装置3具有下述部分等而 构成,即框架10,其覆盖电压跳间装置3的外侧;上述的L字形状推杆6 ;以及推杆锁销7, 其限制L字形状推杆6的向垂直方向以外的方向的移动。L字形状推杆6由推杆部6a、推 杆轴部6b、以及L字形状推杆前端部6c构成,该推杆轴部6b从推杆部6a向垂直下方(图 示的下方)延伸,该L字形状推杆前端部6c进一步设置在该推杆轴部6b的前端,侧剖面为 L字形状。图4是电压跳闸装置3的侧剖面图。在该图中省略了一部分的部件。如图4所示, 在电压跳闸装置3的内部,跳闸线圈5卷绕在圆筒形状的线圈轴9上,在其周围配置覆盖跳 闸线圈5的外侧的框架10。在跳闸线圈5的内侧,将固定铁心11进行固定。另外,在固定 铁心11的内侧,同轴地配置L字形状推杆6。该L字形状推杆6可以沿垂直方向上下在一4定范围内直线移动。在固定铁心11的内侧,框架10与推杆部6a的凸部之间,使弹簧12以将推杆部6a 向垂直下方押出的方式预紧。因此,L字形状推杆6在没有施加电压的状态下被押出。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压跳闸装置3的俯视图。在从上方观察电压跳 闸装置3的情况下,框架10形成为大致正方形。另外,推杆部6a位于其中央。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压跳闸装置3的L字形状推杆6和跳闸杆 2的形状的概略的斜视图。L字形状推杆前端部6c的剖面为圆形,设置在杆部2b上的切槽 2d的切槽宽度,与L字形状推杆前端部6c的剖面的圆形的直径相比宽度较宽。由此,即使 L字形状推杆6沿垂直的上下方向在一定范围内直线移动,也不会与跳闸杆2发生干涉。下面,对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没有向跳闸线圈5施加大于或等于规定值 的电压的状态下,L字形状推杆6通过设置在跳闸线圈5的内部的弹簧12进行预紧,从跳 闸线圈5中被押出。另一方面,如果向电压跳闸装置3施加大于或等于规定值的电压,则如图2所示, 将L字形状推杆6向跳闸线圈5的内部拉入,杆部2c被L字形状推杆前端部6c压动,向接近跳闸线圈5的方向转动(与此相 伴,杆部2b向远离跳闸线圈5侧的方向转动),驱动开关机构部300,而使开关触点部200 断路,将空气断路器100设为断开。以上是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压跳闸装置3的空气断路器100的说明。下面,说明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欠压跳闸装置4的空气断路器400。安 装有欠压跳闸装置4的空气断路器400的基本结构,与安装有电压跳闸装置3的空气断路 器100相同。两者的不同点仅在于推杆的形状不同。图7是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欠压跳闸装置4的空气断路器400的正视 图。如图7所示,在从正面观察欠压跳闸装置4的推杆即T字形状推杆8的情况下,其前端 具有倒T字的形状。图8是表示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欠压跳闸装置4,使空气断路器400进行 动作的状态的侧视图。如图8所示,如果T字形状推杆6从图示的上侧押动跳闸杆2的杆 部2b,使其围绕旋转中心2a转动,则驱动开关机构部300。图9是欠压跳闸装置4的正视图。在图9中,欠压跳闸装置4具有下述部分等而 构成,即框架10,其形成欠压跳间装置4的外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线圈,在其上施加电压;推杆,其设置在所述线圈的内部,一部分从所述线圈凸出,对应于向所述线圈施加的电压,而从所述线圈中被押出或者被拉入至所述线圈中;以及跳闸杆,其具有从旋转中心延伸出的第一杆部、以及隔着所述旋转中心相对于所述第一杆部从所述旋转中心向相反侧延伸的第二杆部,通过围绕所述旋转中心,使所述第一杆部向远离所述线圈侧的方向转动或者使所述第二杆部向接近所述线圈的方向转动,从而驱动开关机构部,对于所述推杆,即使从所述线圈中被押出,也不与所述第一杆部发生干涉,在被拉入至所述线圈中时,通过隔着所述跳闸杆从所述线圈的相反侧按压所述第二杆部,由此,使所述跳闸杆沿使所述第二杆部接近所述线圈的方向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9-7-7 2009-160637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线圈,在其上施加电压;推杆,其设置在所述线圈的内部,一部分从所述线圈凸出,对应于向所述线圈施加的电压,而从所述线圈中被押出或者被拉入至所述线圈中;以及跳闸杆,其具有从旋转中心延伸出的第一杆部、以及隔着所述旋转中心相对于所述第一杆部从所述旋转中心向相反侧延伸的第二杆部,通过围绕所述旋转中心,使所述第一杆部向远离所述线圈侧的方向转动或者使所述第二杆部向接近所述线圈的方向转动,从而驱动开关机构部,对于所述推杆,即使从所述线圈中被押出,也不与所述第一杆部发生干涉,在被拉入至所述线圈中时,通过隔着所述跳闸杆从所述线圈的相反侧按压所述第二杆部,由此,使所述跳闸杆沿使所述第二杆部接近所述线圈的方向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真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