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板、发光装置和制造反射板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92533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允许防止生成杂散光的反射板、制造该反射板的方法以及使用这样的反射板的发光装置。反射板包括:基座,其具有透光性,并且具有形成在其表面上的多个突出部;反射镜膜,其布置成覆盖所述基座中的每个所述突出部的侧面;以及光吸收层,其布置在所述基座的表面上的每个凹陷部的一部分或整体之内,所述凹陷部形成在所述多个突出部之间的间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用作诸如有机电致发光(EL)装置之类的自发光装置的反射器的 反射板、制造该反射板的方法以及使用该反射板的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诸如有机EL装置之类的自发光装置在基片上按顺序包括第一电极、包括发光层 的有机层和第二电极,并且当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直流电压时,在发光层中发 生电子空穴复合以发光。例如可以从第二电极侧、亦即从与布置包括薄膜晶体管(TFT)或 布线的电路一侧相反的一侧提取发出的光,以便增加孔径比。在从第二电极侧提取光的情 况下,通常使用高反射金属电极作为第一电极。 在其中形成有多个这样的有机EL装置的发光装置中,发光装置内部的折射率高 (例如有1.5或以上的折射率),所以在与空气层(具有1.0的折射率)的界面处容易发生 全反射。因此,难以充分地将发出的光提取到外部。因此,如在日本专利第3573393号和公 布的PCT国际申请的日文翻译第2005-531102号中描述的那样,已提议了一种在有机EL装 置的光提取侧布置反射板(反射器)的技术。在这样的反射器中,多个突出部形成在基座 的表面上以便对应于布置的有机EL装置,并且每个突出部的侧面覆盖有反射镜膜。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反射器中,多个突出部之间的间隔(凹陷部)形成在密封时具有大气(例 如空气、氮或真空)的间隔层。在这种情况下,从发光层发出并且进入到间隔层中的光的一 部分在与间隔层的界面处被全反射。这样的光是造成显示质量下降的杂散光。因此,希望 实现防止生成杂散光的反射器。 希望提供一种允许防止生成杂散光的反射板、制造该反射板的方法以及使用这样 的反射板的发光装置。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射板,其包括基座,其具有透光性,并且具有 形成在其表面上的多个突出部;反射镜膜,其布置成覆盖所述基座中的每个所述突出部的 侧面;以及光吸收层,其布置在所述基座的表面上的每个凹陷部的一部分或整体之内,所述 凹陷部形成在所述多个突出部之间的间隔中。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造反射板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形成具有透光性并且在其表面上具有多个突出部的基座;沿着每个所述突出部的形状在所述基座的表面上形成反射镜膜;在所述基座的形成有所述反射镜膜的表面上形成光吸收层;以及在所述反射镜膜和所述光吸收层中的面对所述突出部的端面的区域中形成开口。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反射板和制造反射板的方法中,当光进入到基座的形成有突出部和凹陷部的一侧时,入射光的一部分进入到基座的突出部中,并且按照原状以直线的方式在基座内部行进,或者被形成在突出部侧面的反射镜膜反射,以从基座的背面射出。另一方面,光吸收层布置在多个突出部之间的间隔形成的凹陷部中,所以来自基座表面的入射光中的进入到凹陷部中的光被光吸收层吸收。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发光面板,其包括基片上的 多个自发光装置;以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的反射板。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反射板和制造反射板的方法中,反射镜膜布置成覆盖基座 的表面上形成的多个突出部中的每一个突出部的侧面,并且光吸收层布置在多个突出部之 间的间隔形成的凹陷部中,所以防止了凹陷部形成间隔层的情况下的界面处的全反射。 从以下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和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更加充分地显现。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驱动基片的电路配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示图1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的例子的等效电路图。 图4A和4B是按照步骤的顺序图示制造图1所示的发光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图5A和5B是图示在图4A和4B之后的步骤的截面图。 图6A和6B是图示在图5A和5B之后的步骤的截面图。 图7是图示在步骤6A和6B之后的步骤的截面图。 图8是图示从有机层发出的光的光路的示意图。 图9是图示根据比较例子1的发光装置的例子的截面图。 图10是图示根据比较例子2的发光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IIA和IIB是用于描述实施例子中使用的评价系统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修改1的发光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3A和13B是按照步骤的顺序图示制造图12所示的发光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图14是图示在步骤13A和13B之后的步骤的截面图。 图15是根据修改2的发光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6是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模块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7是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应用例子1的外部透视图。 图18A和18B分别是从应用例子2的前侧观看的外部透视图和从应用例子2的后侧观看的外部透视图。 图19是应用例子3的外部透视图。 图20是应用例子4的外部透视图。 图21A至21G图示了应用例子5,其中,图21A和21B分别是应用例子5打开状态 下的前视图和侧视图,而图20C、20D、20E、20F和20G则分别是应用例子5合上状态下的前 视图、左侧视图、右侧视图、顶视图和底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地描述优选实施例。 图1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的截面图。发光装置1用作平坦型有 机发光彩色显示器等。在发光装置1中,驱动面板10和密封面板20以反射器40 (反射板) 处在其间的方式接合在一起。在反射器40和驱动面板10之间布置由热固性树脂或紫外线固化树脂制成的粘合层30。 在驱动面板10中,在驱动基片11上以矩阵的形式按顺序形成发出红光的有机发 光装置10R、发出绿光的有机发光装置IOG和发出蓝光的有机发光装置IOB。驱动基片11 例如包括薄膜晶体管(TFT)等。 图2图示了驱动基片11中的电路配置的例子。此夕卜,图3图示了像素驱动电路140 的例子。如附图中图示的那样,在驱动基片11中,信号线驱动电路120和扫描线驱动电路 130作为用于画面显示的驱动器布置在包括上述有机发光装置10R、10G和10B的显示区域 110周围,并且在显示区域110中形成像素驱动电路140。像素驱动电路140形成在稍后将 会描述的第一电极12之下,并且像素驱动电路140是有源驱动电路,其包括驱动晶体管Trl 和写入晶体管Tr2、在驱动晶体管Trl和写入晶体管Tr2之间的电容器(保持电容器)Cs、 在第一电源线(Vcc)和第二电源线(GND)之间串联连接到驱动晶体管Trl的有机发光装置 IOR(或10G或10B)。驱动晶体管Trl和写入晶体管Tr2每个由典型的薄膜晶体管(TFT) 构成,并且TFT例如可以具有反向交错配置(所谓的底栅型)或交错配置(顶栅型),而且 TFT的配置没有特殊限制。 在像素驱动电路140中,在列方向上布置多个信号线120A,并且在行方向上布置 多个扫描线130A。每个信号线120A和每个扫描线130A之间的交叉对应于有机发光装置 10R、10G和IOB中的一个(子像素)。每个信号线120A连接到信号线驱动电路120,并且从 信号线驱动电路120通过信号线120A向写入晶体管Tr2的源极供应图像信号。每个扫描 线130A连接到扫描线驱动电路130,并且从扫描线驱动电路130通过扫描线130A向写入晶 体管Tr2的栅极相继供应扫描信号。 有机发光装置10R、10G和IOB每个具有这样的配置,在所述配置中,作为阳极的第 一电极12、绝缘膜13、包括稍后将要描述的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射板,包括:基座,其具有透光性,并且具有形成在其表面上的多个突出部;反射镜膜,其布置成覆盖所述基座中的每个所述突出部的侧面;以及光吸收层,其布置在所述基座的表面上的每个凹陷部的一部分或整体之内,所述凹陷部形成在所述多个突出部之间的间隔中。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10-15 2008-265954一种反射板,包括基座,其具有透光性,并且具有形成在其表面上的多个突出部;反射镜膜,其布置成覆盖所述基座中的每个所述突出部的侧面;以及光吸收层,其布置在所述基座的表面上的每个凹陷部的一部分或整体之内,所述凹陷部形成在所述多个突出部之间的间隔中。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板,其中,所述光吸收层嵌入在所述凹陷部中。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板,其中,所述光吸收层形成在所述凹陷部中,以便沿着所述反射镜膜的平面形状覆盖所述反射镜膜。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板,其中,所述光吸收层与所述反射镜膜分开地形成在所述凹陷部中。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板,其中,所述光吸收层由黑树脂材料制成。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板,其中,每个所述突出部的侧面具有旋转对称的抛物面形状。7. —种制造反射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具有透光性并且在其表面上具有多个突出部的基座;沿着每个所述突出部的形状在所述基座的表面上形成反射镜膜;在所述基座的形成有所述反射镜膜的表面上的每个凹陷部的一部分或整体之内形成光吸收层,所述凹陷部形成在所述多个突出部之间的间隔中;以及在所述反射镜膜和所述光吸收层中的面对所述突出部的端面的区域中形成开口。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反射板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吸收层嵌入在所述凹陷部中。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反射板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吸收层形成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优木曾弘之渡边达也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