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充电桩。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时下重要的出行方式,同时随着对环境的不断重视程度,新能源的使用也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也随之出现,而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时需要用到相应的充电桩,现今市场上的此类充电桩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2、现有的充电桩中包括有充电头,在不使用充电桩时,充电头是插接在充电桩内的,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充电头频繁的插拔,会导致充电头无法稳定的安装在充电桩内,而随着充电桩的移动,一旦充电桩受到震动,充电头易与充电桩脱离而掉落,这样容易造成充电头的损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移动式充电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移动式充电桩。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式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和底板,所述充电桩主体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上端,所述底板的下端通过缓冲组件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左右两端面均开设有第一插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1)和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主体(1)固定安装在底板(2)的上端,所述底板(2)的下端通过缓冲组件固定连接有万向轮(6),所述充电桩主体(1)的左右两端面均开设有第一插槽(9),所述充电桩主体(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充电头(4)和支撑组件,所述充电头(4)与第一插槽(9)相互配合,所述充电头(4)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卡座(13),所述卡座(1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插杆(16),所述插杆(1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和卡座(1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7),所述第一弹簧(17)的一端与连接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1)和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主体(1)固定安装在底板(2)的上端,所述底板(2)的下端通过缓冲组件固定连接有万向轮(6),所述充电桩主体(1)的左右两端面均开设有第一插槽(9),所述充电桩主体(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充电头(4)和支撑组件,所述充电头(4)与第一插槽(9)相互配合,所述充电头(4)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卡座(13),所述卡座(1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插杆(16),所述插杆(1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和卡座(1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7),所述第一弹簧(17)的一端与连接板(1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7)的另一端与卡座(13)固定连接,所述卡座(13)与支撑组件相互配合,且插杆(16)与支撑组件相互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阻尼伸缩杆(7)和第二弹簧(24),所述底板(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阻尼伸缩杆(7)和第二弹簧(24),所述阻尼伸缩杆(7)的输出端与万向轮(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4)远离底板(2)的一端与万向轮(6)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螺纹筒(5),所述螺纹筒(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3),所述螺纹杆(23)贯穿底板(2),并与底板(2)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23)的下端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青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林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