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管道防冻的领域,尤其是涉及建筑供水管道防冻系统。
技术介绍
1、建筑供水管道是建筑中连接到市政自来水管网的给水管道,建筑供水管道不可避免的暴露于地表之上的空气中,在北方地区冬天的严寒天气条件下,水管被冻裂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了应对此种问题,现有的技术通常是在水管的管壁外面包裹一层保温材料来防冻,但是到了寒冷的冬季,环境温度过低,单纯的保温,在长时间散热情况下,已经不能完全解决管道的冻裂问题。
2、建筑中的用户通过供水管道取用自来水,在不同的时间段,建筑供水管道中的流量不同。在严寒气候条件下,建筑供水管道的热量逐渐丧失,使建筑供水管道中的水温逐渐下降,当建筑供水管道中流量较高的情况下,来自于市政自来水管网中的自来水能够及时替换建筑供水管道中的低温自来水,使建筑供水管道保持流动状态。而当建筑供水管道中流量降低到一定程度,乃至于停止流动时,则会出现建筑供水管道中自来水冷冻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少建筑供水管道的冻裂问题,本申请提供建筑供水管道防冻系统。
2、本申请提供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冻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建筑供水管道防冻系统,包括供水立管、蓄水箱和控制器,所述供水立管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蓄水箱与所述供水立管的下端之间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设有第一电动阀,所述蓄水箱与所述供水立管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设有第二电动阀,所述供水立管、所述第一水管以及所述第二水管的容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水立管连接到市政自来水管网的给水管道,建筑中的用户通过供水管道取用自来水的过程中,控制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收集供水立管中的温度信息。当供水立管中水流速度减小,使供水立管中的水温逐渐降低趋近冰点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阀和第二电动阀开启,并使循环水泵启动,使循环水泵将蓄水箱中的水经第一水管泵入供水立管,而供水立管中较低温度的水则通过第二水管溢流至蓄水箱中,蓄水箱中的水经加热装置加热,温度较高,能够缓解供水立管中自来水过冷乃至冰冻的问题,而回流至蓄水箱中的水则继续受到加热装置的加热作用,当蓄水箱中的水达到设定水温时,加热装置停止继续加热。
5、可选的,所述供水立管设有主电动阀,所述主电动阀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主电动阀位于所述供水立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水管连接所述供水立管的部位之间;所述第一水管延伸至所述蓄水箱底部,所述第二水管连通所述蓄水箱的顶部,所述供水立管的上端设有气压平衡管,所述气压平衡管设有第三电动阀,所述第三电动阀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当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二水管内充水时,所述蓄水箱内保留有未充水的预留空间,预留空间的容积大于所述供水立管容积与所述第一水管的容积以及所述第二水管的容积之和。
6、对于图书馆、写字楼或商场等非住宅类建筑,从午夜至凌晨,可能存在长时间无人用水的情况,在此期间仍然需要对供水立管持续进行循环加热,以预防供水立管冻裂,较为浪费能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供水立管长时间不用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主电动阀关闭,同时控制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和第三电动阀开启,在气压平衡管的平衡作用下,供水立管、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内的水可以回流至蓄水箱内,然后第三控制阀关闭,使供水立管内保持封闭的空管状态,如此,可以实现预防供水立管出现冻裂的目的,同时无需对供水立管内的自来水进行循环加热,有利于减少自来水热量的丧失的速度,从而有利于节省能源。当建筑需要恢复供水时,再重新将蓄水箱内的水经第一水管泵入供水立管和第二水管中,使供水立管和第二水管保持充水的状态,同时蓄水箱内重新形成预留空间。
7、可选的,所述蓄水箱设有超声波液位计,所述超声波液位计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超声波液位计收集所述蓄水箱内的液位信息。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器通过液位计能够获取蓄水箱的水位,以便于控制蓄水箱内的水位,进而控制蓄水箱内实际的蓄水量,使蓄水箱保留足以容纳供水立管、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预留空间。
9、可选的,所述气压平衡管远离所述供水立管的一端设有空气过滤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过滤件能够过滤进入平衡管的空气,使供水立管内保持洁净。
11、可选的,所述第一水管穿过所述蓄水箱的顶壁。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内的水回流到蓄水箱后,第一水管保留有与蓄水箱内相同水位的水。通过使第一水管先穿过蓄水箱的顶壁,然后延伸到蓄水箱的底部。能够使第一水管内的水不易与外界空气产生热交换,从而有助于减少出现第一水管冻裂的情况。
13、可选的,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供水立管平行并排延伸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水管与供水立管平行并排延伸,使第二水管与供水立管在安装的过程中,能够尽量共用安装结构,从而有利于减少管道防冻系统的施工量。
15、可选的,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供水立管共同包覆有保温层。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同时包覆平行并排延伸的供水立管和第二水管,使得供水立管与第二水管的相对侧的部分面积处于保温层包覆的空间内,使供水立管和供水立管通过保温层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的面积较少,从而有利于降低供水立管和第二水管热量丧失的速度。
17、可选的,所述保温层为保温棉,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供水立管之间设有两组压条,两个所述压条相对设置,且均位于保温棉的外侧,两个所述压条与保温棉同时绑缚固定于所述第二水管和所述供水立管,所述压条用于迫使保温棉抵紧所述第二水管和所述供水立管。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保温棉绑缚形成保温层的过程中,将两组压条同时绑缚在第二水管与供水立管之间,能够使保温层尽量贴紧第二水管和供水立管,有利于使保温棉的包覆状态更为稳定。
19、可选的,所述第一水管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有排水控制阀,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第一电动阀与所述蓄水箱之间。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箱在夏季长期未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定期通过排水管进行排水置换,以减少出现蓄水箱内微生物和藻类孳生的情况;利用排水管排水时,使第一电动阀关闭,同时使主电动阀和第二电动阀开启,接着开启循环泵,使循环泵将蓄水箱内的水通过排水管泵出,同时供水立管中的水通过第二水管进入蓄水箱内进行补充。
21、可选的,所述蓄水箱的底壁向下凹设有集水凹槽,所述第一水管延伸至所述集水凹槽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循环水泵通过排水管将蓄水箱内的水向外抽排时,蓄水箱底部的水能够汇聚到集水凹槽内,集水凹槽内侧空间的高度低于蓄水箱的底壁,使循环水泵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建筑供水管道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立管(1)、蓄水箱(2)和控制器(3),所述供水立管(1)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2),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2)与所述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蓄水箱(2)与所述供水立管(1)的下端之间连接有第一水管(4),所述第一水管(4)设有第一电动阀(41),所述蓄水箱(2)与所述供水立管(1)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水管(5),所述第二水管(5)设有第二电动阀(51),所述供水立管(1)、所述第一水管(4)以及所述第二水管(5)的容积之和小于所述蓄水箱(2)的容积,所述第一电动阀(41)和所述第二电动阀(51)分别与所述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水管(4)设有循环泵(6),所述循环泵(6)用于对所述供水立管(1)输水,所述蓄水箱(2)设有加热装置(2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2);所述加热装置(21)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分别与所述控制器(3)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立管(1)设有主电动阀(11),所述主电动阀(11)与所述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主电动阀(11)位于所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2)设有超声波液位计(24),所述超声波液位计(24)与所述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3)通过所述超声波液位计(24)收集所述蓄水箱(2)内的液位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平衡管(7)远离所述供水立管(1)的一端设有空气过滤件(7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4)穿过所述蓄水箱(2)的顶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管(5)与所述供水立管(1)平行并排延伸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管(5)与所述供水立管(1)共同包覆有保温层(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8)为保温棉,所述第二水管(5)与所述供水立管(1)之间设有两组压条(81),两个所述压条(81)相对设置,且均位于保温棉的外侧,两个所述压条(81)与保温棉同时绑缚固定于所述第二水管(5)和所述供水立管(1),所述压条(81)用于迫使保温棉抵紧所述第二水管(5)和所述供水立管(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4)设有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9)设有排水控制阀(91),所述排水管(9)位于所述第一电动阀(41)与所述蓄水箱(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2)的底壁向下凹设有集水凹槽(23),所述第一水管(4)延伸至所述集水凹槽(23)内。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供水管道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立管(1)、蓄水箱(2)和控制器(3),所述供水立管(1)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2),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2)与所述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蓄水箱(2)与所述供水立管(1)的下端之间连接有第一水管(4),所述第一水管(4)设有第一电动阀(41),所述蓄水箱(2)与所述供水立管(1)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水管(5),所述第二水管(5)设有第二电动阀(51),所述供水立管(1)、所述第一水管(4)以及所述第二水管(5)的容积之和小于所述蓄水箱(2)的容积,所述第一电动阀(41)和所述第二电动阀(51)分别与所述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水管(4)设有循环泵(6),所述循环泵(6)用于对所述供水立管(1)输水,所述蓄水箱(2)设有加热装置(2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2);所述加热装置(21)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分别与所述控制器(3)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立管(1)设有主电动阀(11),所述主电动阀(11)与所述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主电动阀(11)位于所述供水立管(1)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水管(4)连接所述供水立管(1)的部位之间;所述第一水管(4)延伸至所述蓄水箱(2)底部,所述第二水管(5)连通所述蓄水箱(2)的顶部,所述供水立管(1)的上端设有气压平衡管(7),所述气压平衡管(7)设有第三电动阀(72),所述第三电动阀(72)与所述控制器(3)电性连接;当所述第一水管(4)和所述第二水管(5)内充水时,所述蓄水箱(2)内保留有未充水的预留空间,预留空间的容积大于所述供水立管(1)容积与所述第一水管(4)的容积以及所述第二水管(5)的容积之和。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朝晖,刘冬雪,宋欣来,张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机械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