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无水印花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3506 阅读:5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品无水印花工艺。其步骤包括:步骤一:在计算机中形成数码印花机可识别的目标花形文件;步骤二:计算机将目标花形文件传送到数码印花机上,目标花形文件控制数码印花机,使织物上形成与目标花形一致的印制花形,而数码印花机上的喷射装置上的颜料喷头和固色剂喷头分别对织物喷射颜料和固色剂;步骤三:将形成有印制花形的织物输送到焙烘装置对织物进行固色。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的显著进步:1.无需蒸汽蒸化、水洗,避免了工业用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也无大量颜料的浪费和蒸汽的浪费;2.简化了工艺流程、缩短了生产周期,还减少了设备占用空间,同时还降低了生产设备成本;3.能适合棉、麻、丝等单一或混纺面料等各种面料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纺织品无水印花工艺所属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花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数码印花机的纺织品无水 印花工艺。背景4支术现在,传统印花工艺、手绘、活性染料直喷等,通常采用以水为介质的印 花工艺。采用水溶性染料调和在水介质糊料中,用手工或机械方法,按花纹要 求印制或喷射在织物上,经过蒸汽的湿热蒸化过程,达到染料上染的要求,然 后,经过水洗工艺,把糊料和多余的染化料洗尽,最后经过柔软和特殊处理, 完成全过程。当前,我国对印染业严格的环保要求为百米用水低于2吨,印染污水C0D在1000以上,污水经处理后允许排放的标准C0D小于60。污水处 理难度暂且不考虑,污水处理成本难以承受,且水资源也面临较大的压力。现行的数码印花机通常采用的是以水为介质的活性染料传统印花工艺,在 按设计的花纹图案要求将染料喷印在织物上之后,必须经过传统印花工艺和设 备上去,用传统的蒸化、水洗、烘干等工序完成颜色的固色过程。没有完全解 决印染污水的产生,也就是说现行的数码印花机只完成了传统印花工艺的前半 段(即印制花纹图案)的过程。因此,现行的数码印花机存在的缺陷采用的 是以水为介质的传统活性染料印花工艺,需要大量的工业用水,排放大量的工 业污水,对社会日趋紧缺的水资源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带来很大的压力,同 时,蒸化、水洗、烘干等工序的工艺流程长,需配套设备,占用空间大、且设 备投资大。另外,现有的热转移印花工艺已在化纤织物和真丝织物上应用,该工艺中虽 为非水介质印花,但是,它用纸做中间载体,用纸量与印制的织物量等同,产生大量的废纸,增加了产品成本,同时也不利于环保。对于能在天然纤维系列面料上印制花形的涂层印制工艺来说,该方法是采 用一种专用于天然纤维系列面料上的固色整挺剂(高分子材料制成粘合剂,用 于将颜料粘合在面料上),在整挺剂的配合下在织物上形成的膜状印花层,完成 在纯棉等天然纤维上印制花形。它的特点在于颜料与纤维结合的牢度较差; 膜状的印花层使手感较硬糙整挺,常在用于一些要求不高的产品上,应用面有 限,不能通通常面料的生产,不能满足实用需求。对于合成纤维(像涤纶,有比较明确的玻璃化温度一类)来说,可采用气染为原理的印制工艺。合成纤维存在着1 10nm微小空隙的无定形区,当温度 上升到20(TC时,无定形区内分子运动剧烈,逐渐软化成半熔融状态。当受热 成气态的分散染料分子运转到涤纶周围,然后扩散进入无定形区,达到着色目 的。但是,该方法不能在天然纤维为面料上印制花形。然而,世界上生产和消费的印花产品最大份额仍是棉织品,据有关统计, 全世界生产的印花织物中,天然纤维(主要是棉)占60%,混纺类为23%,纯 合成纤维为17%。因此,在天然纤维织物上印制花形,达到在化纤织物上印制 花形各种稳定性能的要求, 一直是业内科技界研究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数码印花机、尤其适用于天然纤维上印 制花形的纺织品无水印花工艺,其采用固色剂为颜料溶剂,经数码印花机印制 花形后直接焙烘干燥即可,该工艺的全部工序不涉及到水,有利于环保;同时, 还减少了传统工艺的后续蒸化、水洗的设备,减少设备占用空间,还有利于降 低生产设备成本,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水为介质,在印制花形后还需蒸汽 的湿热蒸化、水洗、烘干等工序,消耗大量水资源,同时产生大量工业污水, 同时生产设备多,占用空间大,消耗能源多等的问题,此外,还解决现在的热 转移印花工艺消耗纸张,或者不适用于天然纤维面料上印制花形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纺织品无水印花工艺,其 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步骤一在计算机中形成数码印花机可识别的目标花形 文件;步骤二计算机将目标花形文件传送到数码印花机上,目标花形文件控 制数码印花机,使织物上形成与目标花形一致的印制花形,而数码印花机上的 喷射装置上的颜料喷头和固色剂喷头分别对织物喷射颜料和固色剂;步骤三 将形成有印制花形的织物输送到焙烘装置对织物进行固色。在该工艺中,从工 序的开始到结束,无水的介入,解决了水资源的消耗,也解决了污水的排放, 因此,节省了水资源的成本和处理污水的成本,降低了该工艺的生产成本。将 传统的数码印花机进行改进,增加助剂喷头,同时,开发出与改进的数码印花 机对应的操作软件,主要目的在于能顺利控制颜料喷头和固色剂喷头顺利的开 关,也就是使目标花形文件能顺利控制改进后的数码印花机正常印制花形。该 数码印花机能控制各个喷头的合理喷射量,仅喷射在需要印制花形相应的部位, 有利于节省材料的消耗。颜料和固色剂喷射到织物上之后,在热升华过程中, 固色剂、颜色料和天然纤维三者聚合成一体,颜料牢固聚合在织物上,而且以 天然纤维为材料的织物还保留着天然特性,手感柔软、细腻。此外,在该工艺 中,在印制花形之后,直接将织物焙烘干燥即可,无需传统印制工艺中的蒸化、 水洗、烘干等工序,有利于减少了印制工艺的工序,同时,减少了相应工序对 应的设备,且数码印花机体积小,可放置在办公室中,即节约了设备成本、减 少了设备占用空间。在步骤三中焙烘装置与数码印花机可以为一体结构(当然, 为分体结构亦可,也是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喷头高度可以自由调整,适用于各种不同厚度的面料,应用范围广。在步骤二中,喷射装置包括复数个颜料喷头和固色剂喷头,从颜料喷头喷 射出来的颜料与从固色剂喷头喷射出来的固色剂混合与织物发生化学反应,使 颜料牢固的结合在织物上。颜料喷头在实际应用中为四个,该四个喷头分别对应CMYK (C为青色、M为品红、Y为黄色、K为黑色)的色料,(当然三个也可以,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该三个喷头分别对应CMY的色料,C为青色、 M为品红、Y为黄色)。所述固色剂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为核壳结构丙烯酸树酯15 30份,丙烯酸 酯15 60份、有机硅氧垸0. 5 5份、聚吡咯垸酮0. 5 3. 5份、氨水1 3份、 紫外线吸收剂0.5 3份、乳化剂2 6份、去离子水5 50份。所述固色剂中还添加以下组分,其按重量比分别为:硫酸钾-硫代硫酸钾1 2份,苯乙烯20 30份,所述的丙烯酸酯为丙烯酸甲酯5 20份,丙烯酸丁 酯10 40份。可根据真丝、棉、麻等不同材质织物选用适合的各个组分的具体份数配比, 达到最佳效果。步骤一所述的在计算机中形成数码印花机可识别的目标花形文件的具体工 序为a、将目标花形输入计算机形成具有RGB色彩模式花形文件;b、将RGB 色彩模式花形文件通过计算机软件形成QCMYK相减混色模式花形文件,该 QCMYK相减混色模式花形文件即为数码印花机可识别的目标花形文件;c、将 QCMYK相减混色模式花形文件输入到数码印花机后,与Q相对应的命令将控 制步骤二中固色剂喷头的开关,与CMYK相对应的命令则控制步骤二中颜料喷 头的开关。RGB色彩模式是工业界的一种颜色标准,是通过对红(R)、绿(G)、 蓝(B)三个颜色通道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来得到各式各样的颜色的, RGB即是代表红、绿、蓝三个通道的颜色,这个标准几乎包括了人类视力所能 感知的所有颜色,是目前运用最广的颜色系统之一。CMY是青(Cyan)、洋红 (Magenta)和黄(Yellow)三种颜色的简写,是相减混色模式,用这种方法产 生的颜色之所以称为相减色,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纺织品无水印花工艺,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步骤一:在计算机中形成数码印花机可识别的目标花形文件;步骤二:计算机将目标花形文件传送到数码印花机上,目标花形文件控制数码印花机,使织物上形成与目标花形一致的印制花形,而数码印花机上的喷射装置上的颜料喷头和固色剂喷头分别对织物喷射颜料和固色剂;步骤三:将形成有印制花形的织物输送到焙烘装置对织物进行固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伯洪王中弟王宏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东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