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的700MPa级高强高韧调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80488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低成本的700MPa级高强高韧调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 0.13-0.16%、Mn 1.20-1.60%、Cr 0.10-0.60%、Mo≤0.10%、Ti0.01-0.03%、Nb 0.02-0.05%、V 0.01-0.03%、B 0.0005-0.003%、Si0.10-0.50%、Al 0.015-0.06%、N≤0.008%、P≤0.020%、S≤0.010%、余Fe及不可避免杂质;其中,Cr+Mn≤1.90%,Ti+Nb≤0.06%。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新的成分设计,减少甚至不添加Mo、Ni合金,大大降低了合金成本,通过传统调质工艺制造出高强高韧调质钢板,其屈服强度达到700MPa以上,抗拉强度780MPa以上,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60℃冲击功在47J以上)及很好的拉伸塑性和焊接性,并且钢板具有优异的各向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低成本的屈服强度700MPa以上的、并具有非常好的-60℃低温冲击韧性、各向同性和疲劳性能的工程机械用调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屈服强度700MPa级及以上的高强度调质钢板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港口码头机械等领域,其制造方法也已形成多项专利。但是,这些钢板现有的制造方法往往都采用了较多的钼等贵重合金元素来提高强度,并通过控轧控冷工艺来得到细晶组织提高其韧性,尤其是对于要适应恶劣严寒工作环境的钢板,还要添加较多的镍元素来增强钢板的低温冲击韧性。这些都造成这类钢板高昂的制造成本。但随着这类钢板的普及和需求量的增加,迫切需要一种革新的制造方法来生产成本更低性能更优的700MPa调质钢板。 埃克森美孚等申请的中国专利CN98807716.7、CN98807689.6中,采用再结晶区和非再结晶区的控制轧制,热轧后直接淬火或加速冷却到Ms点以下,生产出的钢板抗拉强度900MPa以上(屈服强度700MPa以上),其-40℃冲击功可达120J以上。其钢板的成分设计,在CN98807716.7中采用了0.3%-0.6%的钼;CN98807689.6采用了0.25%-0.6%的钼,0.2-1.0%的镍。另外,为了获得较好的低温韧性,以上专利都采用了0.1%以下的碳含量。生产工艺上,钢板通过控制轧制+直接淬火(或加速冷却)工艺来生产,且其淬火过程需要控制淬火停淬温度,这需要专门的装备。 NKK公司申请的JP10183239A等专利,也都采用控制轧制+直接淬火的调质工艺生产高强度钢板。在成分设计中虽然也没有采用钼、镍等贵合金元素,但其所涉及钢板的强度水平较低,抗拉强度为仅为60公斤级(570MPa以上),其板厚规格也在50mm以下。 另外,德国专利GB2132225中提出了一种抗拉强度80公斤级(780MPa以上)的钢板,虽与本专利技术钢板的强度水平比较接近,但在其成分设计中仍然采用了较多的钼、镍昂贵元素0.2-5.0%的Ni,0.2-1.0%的Mo。另外,该专利技术亦采用轧后直接淬火的生产工艺。 除了以上专利所涉及的新制造方法,目前700MPa级的高强度调质钢在很多钢铁制造企业也都能成熟生产。但传统的制造工艺,在成分上基本都采用较多含量的钼、镍元素,尤其在30mm以上的厚钢板中,钼含量大多都在0.20%以上,在50mm以上的钢板中还需要添加较多含量的镍元素以增加低温韧性,如SSAB的Weldox700和Dillinge的Dillimax690等。 综合以上分析,以往专利或现有产品中存在了一些不足 1、成分设计的合金成本较高。为了达到700MPa以上的屈服强度和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以往专利和现有产品的成分设计都添加了较多的钼、镍等昂贵的合金元素(0.2%以上),如专利CN98807716.7、CN98807689.6、GB2132225等。在专利JP10183239A中,虽然没采用Mo、Ni元素,但其结果是制造的钢板强度级别很低,与本专利技术相差近200MPa。所以以往的专利和产品中,钼元素对于中厚调质板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因为钼对增加淬透性、提高强度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样,镍对于50mm以上的厚钢板,也是增加低温冲击韧性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是钼、镍作为贵重元素,价格越来越昂贵,日益成为调质钢板制造的主要合金成本,限制着700MPa级调质钢的广泛应用。 2、生产要求较高。由于很多专利采用了低碳的成分体系,碳含量0.1%以下。为了提高强度,在热处理上不得不采用热轧后在线直接淬火或加速冷却至Ms点以下方法,如CN98807716.7、GB2132225等专利。虽然在线淬火或加速冷却与传统离线淬火相比具有减少工序、节约能源等好处,但却需要专门配置的在线淬火或加速冷却设备才能实现,而且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轧制和待温,影响生产效率,且在线淬火容易出现板形和性能不均的问题,对于50mm以上的大厚度钢板也难以生产。而且由于没有经过再次加热,无法得到等轴晶的均匀组织,所以钢板的性能均匀性和抗疲劳性能要比采用离线淬火工艺的差,所以在很多工程机械领域,仍要求采用离线淬火工艺。 表1相近专利与本专利技术主要化学成分对照(重量百分比,wt.%) 表2相近专利与本专利技术生产工艺、性能对照表 由于机械领域的发展,对钢板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如要求钢板具有高强度(700MPa以上)、易焊接性和很高的低温冲击韧性(-40℃47J以上),对于在极地等恶劣严寒工作环境中,甚至要求-60℃低温冲击韧性在47J以上。但同时,由于机械领域对高强度调质钢需求量的大量增加,迫切要求降低钢板的制造成本。虽然目前700MPa的高强度中厚板已属于比较普通的一种强度级别,但目前专利和现有产品中,仍没有一种节约钼、镍等贵重合金元素、低成本的、能够应用于恶劣严寒工作环境的高强度钢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新的成分设计,减少甚至不添加贵合金元素钼、镍,大大降低钢板的合金成本,并能通过传统调质工艺(离线淬火+回火)制造出一种厚度在60mm以下的高强高韧调质钢板,使其屈服强度达到700MPa以上,抗拉强度780MPa以上,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60℃冲击功在47J以上)以及很好的拉伸塑性和焊接性,并且钢板具有优异的各向同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低成本的700MPa级高强高韧调质钢板,其成分质量百分比为 C 0.13-0.16%, Mn 1.20-1.60%, Cr 0.10-0.60%, Mo ≤0.10%, Ti 0.01-0.03%, Nb 0.02-0.05%, V 0.01-0.03%, B 0.0005-0.003%, Si 0.10-0.50%, Al 0.015-0.06%, N ≤0.008%, P ≤0.020%, S ≤0.010%; 余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其中,Cr+Mn≤1.90%,Ti+Nb≤0.06%。 本专利技术选择如上成分配比,理由如下 C碳对钢的强度、韧性、焊接性以及冶炼成本影响都很大。首先碳是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贝氏体等强化相的必需元素,对提高钢的强度有很大贡献,而且是钢中最廉价的合金强化元素之一。另外0.08-0.12%的碳含量,正好处于炼钢的包晶区,采用该成分范围会降低钢坯质量,会给钢板带来裂纹、表面缺陷等质量问题。所以无论从成分的经济性,还是钢板质量上来讲,其含量不宜低于0.13%。但如果碳含量高于0.16%,会使得钢的韧性和塑性恶化,同时碳当量增加而使得焊接性能变差,所以本专利技术选择的范围是0.13-0.16% Mn锰是钢中提高强度和韧性的主要元素之一,也是提高钢的淬透性的有效元素。由于其成本低廉,所以在本专利技术中锰作为一种主要的添加元素,以弥补低钼含量带来的淬透性不足的问题。但如果锰含量过高,会引起钢的韧性和焊接性变差,所以限定锰的范围是1.20-1.60%。 Cr铬是钢中重要的强化元素之一,可使C曲线右移。铬和锰配合,能有效提高钢的淬硬性,且其偏析倾向较锰要小,所以本专利技术中铬也是替代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低成本的700MPa级高强高韧调质钢板,其成分质量百分比为: C 0.13-0.16%, Mn 1.20-1.60%, Cr 0.10-0.60%, Mo ≤0.10%, Ti 0.01-0.03%, Nb 0.02-0.05% , V 0.01-0.03%, B 0.0005-0.003%, Si 0.10-0.50%, Al 0.015-0.06%, N ≤0.008%, P ≤0.020%, S ≤0.010%; 余Fe及不可避免的杂 质; 其中,Cr+Mn≤1.90%,Ti+Nb≤0.0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明卓李自刚杨阿娜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