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硅微反应器用反应通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982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21
本技术涉及碳化硅生产领域,提供一种碳化硅微反应器用反应通道结构,包括:反应架,所述反应架之间相邻的侧面上均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中部卡合连接有定位柱与张开节,所述张开节的上端中部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底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垫圈一。本技术在使用时,利用开孔,当人员对反应架进行安装的时候,通过转动螺母,在当螺母转动后,同时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同时在转动杆的外侧安装的垫圈一与螺母,能够驱动张开节进行转动,在张开节转动的时候,将带动收紧圈进入到张开节中,随即对张开节进行挤压,驱动张开节张开,提高的稳定性,使得重复利用率高,大大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碳化硅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碳化硅微反应器用反应通道结构


技术介绍

1、微反应器设备根据其主要用途或功能可以细分为微混合器,微换热器和微反应器。由于其内部的微结构使得微反应器设备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可达搅拌釜比表面积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微反应器有着极好的传热和传质能力,可以实现物料的瞬间均匀混合和高效的传热,同时工业生产的碳化硅分为黑色碳化硅和绿色碳化硅两种,均为六方晶体,比重为3.20~3.25,显微硬度为2840~3320kg/mm2,在一些精密元件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微反应器进行生产。

2、现有的碳化硅微反应器在生产时,反应通道尺寸不同时需要拆卸设备对反应管进行更换非常麻烦,同时在使用的时候,热量无法得到良好的控制,不适当的热控制可能导致温度梯度过大,影响反应的均匀性和可控性。

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碳化硅微反应器用反应通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化硅微反应器用反应通道结构,包括反应架(1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架(11)之间相邻的侧面上均开设有开孔(18),所述开孔(18)的中部卡合连接有定位柱(12)与张开节(13),所述张开节(13)的上端中部设置有螺母(15),所述螺母(15)的底部安装有转动杆(16),所述转动杆(16)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垫圈一(14),所述垫圈一(14)的下端设置有开孔(18),所述开孔(18)的下端设置有固定环(19),所述张开节(13)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收紧圈(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微反应器用反应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架(1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架(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硅微反应器用反应通道结构,包括反应架(1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架(11)之间相邻的侧面上均开设有开孔(18),所述开孔(18)的中部卡合连接有定位柱(12)与张开节(13),所述张开节(13)的上端中部设置有螺母(15),所述螺母(15)的底部安装有转动杆(16),所述转动杆(16)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垫圈一(14),所述垫圈一(14)的下端设置有开孔(18),所述开孔(18)的下端设置有固定环(19),所述张开节(13)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收紧圈(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微反应器用反应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架(1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架(31),所述控制架(31)的内部设置有风扇(32),所述控制架(31)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块(33),所述控制块(33)的底部设置有检测箱(34),所述检测箱(34)内顶部安装有垫圈二(38),所述垫圈二(38)的下端安装有固定柱(37),所述固定柱(37)的底部安装有推杆(36),所述推杆(36)的前侧中部安装有气囊(35),所述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世昌宋秀芬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美琪林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