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油结构和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9434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19
本技术公开一种回油结构和机器人,回油结构包括主体件和遮挡件,主体件具有空腔,空腔的腔壁上贯设开设有连通空腔的回油口和排气口,回油口用于与油腔连通;遮挡件沿水平向延伸设置,遮挡件设于空腔的中部,以将空腔分隔为在上下向间隔设置的上腔体和下腔体,回油口与下腔体连通,排气口与上腔体连通,遮挡件上设置有连通部。在油液向上喷射时,遮挡件阻挡油液向上运动,油液沿着下腔体的腔壁回流至回油口,同时,因遮挡件上设置有连通部,使得油腔能够与腔体和外部连通,油腔内的高压可以经连通部自排气口进行泄压,避免油液从运动部件的磨损处漏出,以解决机器人的油腔内部压力过大时,油腔内的油液容易从运动部件的磨损处渗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回油结构和机器人


技术介绍

1、在机器人工作时,为了避免机器人关节部位的磨损,需要在关节运动部件之间设置油液,因此在机器人内部一般设置有供油液存储的油腔,通过输油管道将油腔内的油液输送至运动部件处进行润滑,并通过回油管将油液再输回至油腔内。当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温度会逐步上升,使得油腔内的压力会逐步增大,油腔内的油液容易从运动部件的磨损处渗漏。

2、目前,解决漏油的技术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修改减速机的结构,在减速机内部增加防漏油器件比如油封等,减速机自身多增加了防漏油措施,这样出现漏油的几率大大下降;第二种是修改机器人的设计,在机器人本体上增加油封等,这样靠机器人自身结构来阻止漏油;但油封是磨损件,油封磨破后还是存在有漏油的风险的,没有后续的防漏油的措施;第三种是在机器人内部设置吸油等零件,比如吸油棉等,靠吸油棉来吸收减速机漏掉的油脂,但是,吸油泡棉吸收油脂达到饱和后,失去吸油能力,也存在漏油的风险,并且在出现漏油之后,维护成本较高,从而增加了机器人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体在朝下的方向上呈渐缩设置,所述下腔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回油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件还包括设置在底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延伸上下贯设有通道,所述通道的上端与所述下腔体连通设置,所述通道的下端形成有所述回油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壁设置有外螺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结构还包括排气阀,所述排气阀设于所述排气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体在朝下的方向上呈渐缩设置,所述下腔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回油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件还包括设置在底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延伸上下贯设有通道,所述通道的上端与所述下腔体连通设置,所述通道的下端形成有所述回油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壁设置有外螺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结构还包括排气阀,所述排气阀设于所述排气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叶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川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