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胎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8202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58
本技术涉及内胎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内胎成型模具,包括旋转机构,还包括:下模机构和上模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的顶端与下模机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模机构的底端与旋转机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支腿,所述支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端开设有放置槽;本技术通过缓冲弹簧收缩时上模主体向上移动,从而推动推杆向上移动,使滑动电阻的滑动触头移动,改变滑动电阻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从而使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发生改变,并通过电流检查装置检测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并根据弹簧型号,确保上模主体对下模主体的压力大小,合理控制上模主体对下模主体的压力,有利于提高内胎成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内胎加工,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内胎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1、轮胎主要由外胎、内胎以及垫带构成,内胎是轮胎的重要部分,内胎俗称里胎,指用于保持轮胎内压、带有轮胎气门嘴的圆环形弹性管,内胎一般由橡胶材料制造而成,用于制造内胎的橡胶材料有多种类型,例如丁基胶以及天然胶等,内胎的成型都是上下熔融结合,在对内胎进行熔融加工时,需要加内胎放置在成型模具中施压力并对内胎进行加热熔融,模具一般分为上下块。

2、现有技术不足:现有内胎成型模具在使用过程,加工完成后需要等熔融后内胎冷却后再取出,之后再放置新的需要熔融的内胎,从而无法实现模具连续使用,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熔融后的内胎易粘连在模具底部,方便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内胎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胎成型模具,包括旋转机构,还包括:下模机构和上模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的顶端与下模机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模机构的底端与旋转机构的顶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胎成型模具,包括旋转机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模机构(2)和上模机构(3),所述旋转机构(1)的顶端与下模机构(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模机构(3)的底端与旋转机构(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机构(1)包括支腿(101),所述支腿(1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102),所述工作台(102)的顶端开设有放置槽(105),所述放置槽(105)的侧面活动连接有转盘(103),所述工作台(1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04),所述第一电机(104)的输出轴穿过放置槽(105)的底端内壁与转盘(103)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模机构(2)包括四个下模主体(201),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胎成型模具,包括旋转机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模机构(2)和上模机构(3),所述旋转机构(1)的顶端与下模机构(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模机构(3)的底端与旋转机构(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机构(1)包括支腿(101),所述支腿(1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102),所述工作台(102)的顶端开设有放置槽(105),所述放置槽(105)的侧面活动连接有转盘(103),所述工作台(1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04),所述第一电机(104)的输出轴穿过放置槽(105)的底端内壁与转盘(103)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模机构(2)包括四个下模主体(201),所述下模主体(201)的底端与转盘(103)的顶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下模主体(201)均匀分布在转盘(103)的顶端,所述上模机构(3)位于下模机构(2)的正上方,所述上模机构(3)包括支撑架(301),所述支撑架(301)的底端与工作台(10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3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液压装置(303),所述液压装置(3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02),所述安装板(3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308),所述缓冲弹簧(30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上模主体(304),所述安装板(3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盒(305),所述安装盒(305)的底端活动套接有推杆(307),所述推杆(307)的底端与上模主体(30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盒(305)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有滑动电阻(309),所述滑动电阻(309)的侧面通过导线固定连接有电源(310),所述电源(310)的侧面通过导线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02),所述滑动电阻(309)的滑动触头通过导线与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剑蒋国朝黄纯奇季万林杨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富阳富春轮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