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冰箱系统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是彼此独立的两个系统,当冰箱系统加入至热管理系统时,由于冰箱系统的制冷需求有限,大部分液态冷媒不会被汽化,导致热管理系统内的液态冷媒过多,存在液态冷媒液击压缩机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根据本技术设计的热管理系统设置有回热装置以使液态冷媒升温为气态冷媒,避免液击问题的出现。
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热管理系统的车辆。
3、根据本技术的热管理系统用于车辆,车辆具有储物箱,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子系统,所述空调子系统包括压缩机和第一换热支路,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用于调整车舱温度;第一冷媒支路,所述第一冷媒支路分别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吸气口相连且适用于调整所述储物箱内的温度;回热装置,所述回热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媒支路和所述吸气口相连,所述回热装置被构造成至少用于对从所述第一冷媒支路流向所述吸气口的冷媒加热。
4、根据本技术的热管理系统通过在第一冷媒支路和压缩机的吸气口之间设置回热装置,以使液态冷媒升温气化,避免出现由于液态冷媒过多导致液击压缩机的问题,从而避免压缩机损坏。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分别与所述排气口和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加热件为连接于所述吸气口和所述排气口的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与所述连接管热交换。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旁通管路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连接管套设设置。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回热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进液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冷媒支路相连,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吸气口相连;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器且用于对所述气液分离器加热。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加热件为设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内壁的加热膜。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冷媒支路串联连接且适用于调整所述储物箱内的温度。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蓄能件,所述蓄能件设置于第一冷媒支路,所述第一冷媒支路为所述蓄能件提供能量,所述蓄能件被构造成存储并释放能量以用于调节所述储物箱内的温度。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媒支路穿设于所述蓄能件。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杀菌模块,所述杀菌模块至少用于对蓄能件进行杀菌处理。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换热件,所述换热件适于与电池包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件与所述第一冷媒支路并联连接;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媒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媒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吸气口相连;冷却液回路,所述冷却液回路用于对电控模块进行散热,所述第三换热器设于所述冷却液回路以使得所述冷却液回路中的冷却液和冷媒换热。
15、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
16、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由于根据本技术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因此该车辆车辆工作更为可靠。
17、综上所述,根据本技术的热管理系统设置有回热装置,以使液态冷媒升温气化,避免出现由于液态冷媒过多导致液击压缩机的问题,从而避免压缩机损坏。
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辆具有储物箱(200),所述热管理系统(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换热器(33),所述第一换热器(33)分别与所述排气口(31b)和所述第一冷媒支路(12a)的第一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为连接于所述吸气口(31a)和所述排气口(31b)的旁通管路(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路(41)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连接管(42)套设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装置(40)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件(44)为设于所述气液分离器(43)的内壁的加热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器(13),所述第二换热器(13)与所述第一冷媒支路(12a)串联连接且适用于调整所述储物箱(200)内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支路(12a)穿设于所述蓄能件(1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杀菌模块(14),所述杀菌模块(14)至少用于对蓄能件(11)进行杀菌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件(21),所述换热件(21)适于与电池包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件(21)与所述第一冷媒支路(12a)并联连接;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热管理系统(1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辆具有储物箱(200),所述热管理系统(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换热器(33),所述第一换热器(33)分别与所述排气口(31b)和所述第一冷媒支路(12a)的第一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为连接于所述吸气口(31a)和所述排气口(31b)的旁通管路(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路(41)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连接管(42)套设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装置(40)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件(44)为设于所述气液分离器(43)的内壁的加热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器(13),所述第二换热器(13)与所述第一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珊玲,张经科,杨二宝,周涌泉,蔡传明,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