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导电铜排连接,具体涉及一款导电铜排双向浮动对夹装置。
技术介绍
1、逆变器在生产过程中需进行输出电流以及输出电压的测试,在进行测试前,需将测试电缆输入端的铜鼻子与逆变器输出端的导电铜排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然后即可开始进行逆变器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测试工作。
2、针对上述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相关技术中,在每次对逆变器产品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进行测试前,都需要使用扳手将测试电缆与逆变器导电铜排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测试完成后还需使用扳手将测试电缆与逆变器导电铜排连接处的螺栓进行拆卸,使得测试人员连接和拆卸逆变器与测试电缆的工作显得较为繁琐,增加了测试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款导电铜排双向浮动对夹装置,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测试人员连接和拆卸测试电缆与逆变器导电铜排的工作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
2、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款导电铜排双向浮动对夹装置,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有主针底板以及副针底板,所述主针
...【技术保护点】
1.一款导电铜排双向浮动对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梁(1),所述支撑梁(1)上设置有主针底板(2)以及副针底板(3),所述主针底板(2)上设置有主针导电模块,所述副针底板(3)上设置有副针导电模块,所述主针导电模块与副针导电模块对应设置,所述主针导电模块与副针导电模块之间形成有夹持间隙,所述副针底板(3)可沿靠近以及远离主针底板(2)的方向移动,所述支撑梁(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副针底板(3)移动而调节夹持间隙大小的调节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款导电铜排双向浮动对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上设置有导轨(4),所述导轨(4)一端设置有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款导电铜排双向浮动对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梁(1),所述支撑梁(1)上设置有主针底板(2)以及副针底板(3),所述主针底板(2)上设置有主针导电模块,所述副针底板(3)上设置有副针导电模块,所述主针导电模块与副针导电模块对应设置,所述主针导电模块与副针导电模块之间形成有夹持间隙,所述副针底板(3)可沿靠近以及远离主针底板(2)的方向移动,所述支撑梁(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副针底板(3)移动而调节夹持间隙大小的调节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款导电铜排双向浮动对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上设置有导轨(4),所述导轨(4)一端设置有安装块(5)、另一端滑动设置有移动块(6),所述移动块(6)可沿靠近以及远离安装块(5)的方向移动,所述主针底板(2)设置在安装块(5)上,所述副针底板(3)设置在移动块(6)上;所述调节部包括转动轴(8)、牵引件以及驱动件,所述转动轴(8)转动设置在主针底板(2)上,所述移动块(6)位于转动轴(8)沿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牵引件设置在转动轴(8)外壁与移动块(6)之间,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转动轴(8)绕转动轴(8)的中心轴转动,所述转动轴(8)转动时可带动牵引件远离转动轴(8)的一端朝移动块(6)靠近安装块(5)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款导电铜排双向浮动对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肘夹结构(13),所述肘夹结构(13)位于转动轴(8)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肘夹结构(13)的输出端铰接设置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远离肘夹结构(13)的一端与转动轴(8)相连,所述肘夹结构(13)可通过连接杆(14)带动转动轴(8)绕转动轴(8)的中心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款导电铜排双向浮动对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间隔且平行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支撑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睿,苟国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嵊新自动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