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6241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温控器,包括温控器控制电路,所述温控器还包括充电电路、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路用于为所述充电电池充电,同时所述充电电路为所述温控器控制电路提供电源。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温控器通过外部电源为充电电池充电,充电电池可以循环利用,降低了温控器的成本,同时减少碱性电池对环境造成污染。

A temperature controll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emperature controller, includ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ircuit,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also comprises a charging circuit, a rechargeable battery, the charging circuit for charging the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the charging circuit for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circuit. The temperature controller is charged by the external power supply to charge the battery, the rechargeable battery can be recycled, the cost of the temperature controller is reduced, and the pollution of the alkaline battery to the environment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暖通空调温度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温控器
技术介绍
温控器应用在暖通空调,例如楼宇或别墅中的中央空调和户式中央空调 等。温控器是一种常见的暖通空调的温度控制装置。温控器可以应用到每户中,或者每个房间中,各家设定一个希望的温度值, 通过温控器比较实际空调送风温度与设定温度,根据所述实际空调送风温度与 设定温度的区别控制空调的开启或者关闭,从而实现温度的调节。参见图1,该图为现有技术中温控器的结构图。现有温控器主要是用电池101为温控器中的温控器控制电路102供电。由于电池为不可循环利用的能源, 尤其碱性电池的成本很高,且电池是重污染的产品,每个温控器需要2节电池, 随着温控器的大量使用,电池的需求会随之增加,这样就造成能源的浪费,而 且电池回收不当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温控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 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控器,不需要使用碱性电池,降低了 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一种温控器,包括温控器控制电路,所述温控器还包括充 电电路、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路用于为所述充电电池充电,同时所述充电电 路为所述温控器控制电路供电。优选地,所述充电电路连接外部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 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为充电电路提供电源。优选地,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连接的外部电源电压为直流5V。优选地,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电压监测单元和功率晶体管,所述电压监测单元监测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入电压大于所述充电电池电压时,所述功率晶体管导 通,所述充电电^f各为所述充电电池充电。优选地,所述充电电^各连接转换电^各,所述转换电^各连"l妻外部交流电源;所述转换电路用于将所述外部交流电源转换为所述充电电路需要的直流电源。 优选地,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电压监测单元和功率晶体管,所述电压监测单元监测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入电压大于所述充电电池电压时,所述功率晶体管导通,所述充电电路为所述充电电池充电。优选地,所述转换电路包括整流单元和降压单元,所述整流单元用于将所述外部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所述降压单元用于将所述整流单元转换后的 直流电源进行降压,将降压后的直流电源提供给所述充电电路。优选地,所述外部交流电源电压为24V、 110V或220V。优选地,所述充电电池为锂电池。优选地,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温控器控制电路集成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充电电路、转换电路和温控器控制电路集成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温控器,包括充电电路、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路连接外 部电源,当充电电池没电时,可通过充电电^各为充电电池充电,充电电路同时 为温控器控制电^各供电。由于充电电池可以循环利用,因而降^f氐了温控器的成 本,同时避免了使用大量碱性电池,减少了由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技术中温控器的结构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温控器第一实施方式结构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温控器第二实施方式结构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转换电路结构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转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充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充电电路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参见图2,该图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温控器第一实施方式结构图。本专利技术所述温控器包括充电电路201 、充电电池202、温控器控制电路203 。 所述充电电路201为所述充电电池202充电,在充电电^各201为所述充电电池202充电的同时,所述充电电路201为所述温控器控制电路203供电。 由于锂电池比碱性电池污染小,充放电效果好,因此,充电电池202优选可以选用4里电池。充电电^各201可以通过连4^外部5V直流电源,为充电电池202充电,充 电的同时,5V直流电源可以直接为所述温控器控制电路203供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温控器包括充电电路201 、充电电池202和温控器控制 器203 。所述充电电路201为所述充电电池202充电的同时,所述充电电^各201 为所述温控器控制电路203提供电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温控器通过外部电源 为充电电池202充电,由于充电电池202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因此降低了温控 器的电源成本,同时减少废旧电池的消耗。所述充电电路201可以选择连接通用串行总线(USB, Universal Serial Bus ) 4妄口实现电源的接入。当所述充电电路201连接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时,所述USB接口连接外部 5V直流电源,为所述充电电路201提供电源。实现充电电路201对充电电池 202的充电。当然所述充电电^各201也可以通过其他接口连接外部5V直流电源,实现 充电电^各201对充电电池202的充电。参见图3,该图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温控器第二实施方式结构图。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所述温控器相对第 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温控器 的外部电源为交流电源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所述温控器包括转换电路301、充电电路302、充电 电池303和温控器控制电路304。所述转换电路301连接外部交流电源,用于将外部交流电源转换为所述充 电电^各302需要的直流电源。所述充电电^各302为所述充电电池303充电,充电的同时,所述充电电路 302为所述温控器控制电路304提供电源。所述转换电路301将所述外部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5V电源供给所述充电 电^各302。由于增加了转换电路301,可以增加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温控器的使用范围。 在没有USB等接口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转换电路301将交流电源信号转换为 充电电^各302所需的直流电源,从而实现充电电池303的充电。 参见图4,该图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转换电路结构图。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转换电路301可以包括整流单元401和降压单元402。 所述整流单元401用于将所述外部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 所述降压单元402用于将所述整流单元401转换后的直流电源进行降压, 将降压后的直流电源提供给所述充电电路。本专利技术所述实施方式的温控器可以通过转换电路301将外部交流电源转 换为直流电源为所述充电电路302供电,所述温控器通过所述转换电3各301 实现了直接连接外部交流电源,这样扩大了温控器的应用范围。为了减小温控器内部电路的体积,所述转换电路301和所述充电电路302 与所述温控器控制电路304可以集成在一起,通过一块电路板实现。过引线等连接方式实现与所述温控器控制电路304的连接。下面以外部交流电源为24V交流电压为例,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参见图5,该图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转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5中IN为交流电源输入端,交流电源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为24V。 OUT为直流电源lt出端,直流电源llr出端的4俞出电压为5V。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端OUT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 图5中二才及管D1、 D2、 D3和D4构成的整流桥为所述整流单元401。所述整流桥将的24V交流电压整流为24V直流电压。图5中芯片U2为直流-直流变换器,用于将24V直流电压降为5V直流电压。芯片U2可以选择MC34063A芯片实现。当直流电源输出端OUT外部^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控器,包括温控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还包括充电电路、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路用于为所述充电电池充电,同时所述充电电路为所述温控器控制电路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虎李海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林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