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制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1、数据中心制冷系统是对数据中心机房内空气进行调节的系统,其作用是为关键设施和基础设施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洁净度、气流速度(简称“四度”)。除数据中心的电气系统耗能外,制冷系统是最大的耗能单元,因此制冷系统的节能效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据中心的整体能耗水平。
2、目前,老旧数据机房的制冷系统大多采用风冷系统,风冷系统的冷凝温度较高,不仅制冷效率低下,且制冷系统功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以实现降低制冷系统功耗、提高节能效率的技术效果。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包括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和至少一个风冷装置;
3、所述风冷装置包括压缩机、第一电磁阀、风冷冷凝器、储液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所述风冷冷凝器、所述储液器、所述膨胀阀、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端依次连接;
4、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与所述风冷冷凝器并联,其中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的入口端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所述压缩机连接。
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通过设置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与数据机房原来的风冷装置连接,即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与风冷装置中的风冷冷凝器并联,从而,利用高效的蒸发式冷凝技术降低风冷装置中的冷凝温度,从而降低功耗,提高制冷系统能效;此外,该多联共享蒸发冷却
6、进一步地,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连接于所述风冷冷凝器、所述储液器之间。
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控制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中制冷剂的流向,从而调整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的运行模式。
8、进一步地,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风冷冷凝器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储液器连接。
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二单向阀控制风冷冷凝器中制冷剂的流向,从而调整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的运行模式。
10、进一步地,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与所述风冷冷凝器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
1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二电磁阀,调整压缩机和风冷冷凝器之间制冷剂的流量、速度等参数,从而调整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的运行模式。
12、进一步地,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旁通球阀,所述旁通球阀与所述第二电磁阀并联。
1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旁通球阀与第二电磁阀相互配合,用以调整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的运行模式。
14、进一步地,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包括布水器、多系统板管式冷凝器、填料、水箱和水泵;
15、所述布水器、所述多系统板管式冷凝器、所述填料、所述水箱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所述水泵分别连接所述水箱和所述布水器,所述多系统板管式冷凝器至少一组接口端,所述多系统板管式冷凝器通过所述接口端与所述风冷冷凝器并联,且所述接口端的数量与所述风冷装置的数量对应。
1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水泵将水箱中的水抽送至布水器,布水器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依次通过多系统板管式冷凝器、填料、并最终回到水箱;从而,在制冷剂通过多系统板管式冷凝器时发生热交换,利用高效的蒸发式冷凝技术降低风冷装置中的冷凝温度。
17、进一步地,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三风机,所述第三风机与所述布水器匹配设置。
1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三风机加快空气流动,从而加快多系统板管式冷凝器中的热交换效率。
19、进一步地,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多系统板管式冷凝器之间。
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多系统板管式冷凝器入口处的制冷剂压力值,根据该压力值可以调整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到合适的运行模式。
21、进一步地,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蒸发器匹配设置。
2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一风机加快空气流动,从而加快蒸发器7中的热交换效率。
23、进一步地,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风冷冷凝器匹配设置。
2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二风机加快空气流动,从而加快风冷冷凝器中的热交换效率。
2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26、获取预设开机信号;
27、根据所述预设开机信号控制所述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运行蒸发冷模式,在所述蒸发冷模式下所述压缩机、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运行;
28、监测所述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获得运行状态数据;
29、根据所述运行状态数据对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执行以下处理:
30、若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当前运行模式为蒸发冷模式且所述运行状态数据包括第一模式切换指令,控制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切换为风冷模式,在所述风冷模式下所述压缩机运行、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关闭;其中,所述第一模式切换指令用于将所述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的运行模式从蒸发冷模式切换至风冷模式;
31、若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当前运行模式为风冷模式且所述运行状态数据包括第二模式切换指令,控制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切换为蒸发冷模式;其中,所述第二模式切换指令用于将所述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的运行模式从风冷模式切换至蒸发冷模式。
32、进一步地,所述监测所述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获得运行状态数据的步骤,包括:
33、在所述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运行蒸发冷模式且监测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存在故障时,生成第一模式切换指令;或
34、在所述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运行风冷模式时,监测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蒸发冷故障消除,生成第二模式切换指令;
35、根据所述第一模式切换指令或所述第二模式切换指令生成所述运行状态数据。
3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37、获取所述多系统板管式冷凝器的系统压力值和液管温度值;
38、在所述系统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阈值或所述液管温度值大于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三风机以预设频率开启运行;
39、在所述第三风机以预设频率运行预设时间后,根据预设时间周期和预设能调控制模式控制所述第三风机的运行。
40、本申请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和至少一个风冷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连接于所述风冷冷凝器、所述储液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风冷冷凝器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储液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与所述风冷冷凝器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旁通球阀,所述旁通球阀与所述第二电磁阀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包括布水器、多系统板管式冷凝器、填料、水箱和水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三风机,所述第三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多系统板管式冷凝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蒸发器匹配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风冷冷凝器匹配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和至少一个风冷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多系统蒸发式冷却装置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连接于所述风冷冷凝器、所述储液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风冷冷凝器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储液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与所述风冷冷凝器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共享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旁通球阀,所述旁通球阀与所述第二电磁阀并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运松,孙少华,何志斌,杨攀,刘立贤,秦昌浩,梁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