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脉动热管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及其散热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7200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智能控制和具有动态传热介质磁脉动热管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及其散热控制方法。所述磁脉动热管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包括若干个电池单体和散热器件,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均设置有双层热换板,所述双层热换板的中部填充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内半嵌有脉动热管,所有的脉动热管的上部穿出导热层且置于所述散热器件内,所述脉动热管内填充有介质,所述介质内填充有磁性微粒,所述脉动热管的管壁上依次套设有若干个电磁线圈,所述磁脉动热管动力电池散热系统还包括有开关电路模块和控制器,所述开关电路模块分别与电磁线圈和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动力电池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散热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磁脉动热管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及其散热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车辆行业的电动化,清洁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锂离子电池因其循环寿命更长,能量、功率和电压更高,已经成为目前电动车辆中使用较广的电池。但是,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因为电池内阻和内部化学反应而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将严重损害电池性能,影响车辆安全。

2、脉动热管是一种先进的传热装置,相比于传统的热管,它的创新之处在于没有内置的吸液芯结构,而是通过毛细作用和工作液体在管内的周期性脉动来实现高效传热。将脉动热管利用在动力电池散热领域是当下热门的研究方向。

3、脉动热管散热具有很多优点,但是目前的脉动热管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启动,才能产生脉动循环,而动力电池在负载时通常发热较快,脉动热管启动时间较长会导致动力电池积热,进而影响动力电池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智能控制和具有动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脉动热管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包括若干个电池单体(1)和散热器件(2),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1)之间均设置有双层热换板(3),所述双层热换板(3)的中部填充有导热层(4),所述导热层(4)内半嵌有脉动热管(5),所有的脉动热管(5)的上部穿出导热层(4)且置于所述散热器件(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动热管(5)内填充有介质(6),所述介质(6)内填充有磁性微粒(7),所述脉动热管(5)的管壁上依次套设有若干个电磁线圈(8),所述磁脉动热管动力电池散热系统还包括有开关电路模块(9)和控制器(10),所述开关电路模块(9)分别与电磁线圈(8)和控制器(10)电性连接,每个所述电磁线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脉动热管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包括若干个电池单体(1)和散热器件(2),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1)之间均设置有双层热换板(3),所述双层热换板(3)的中部填充有导热层(4),所述导热层(4)内半嵌有脉动热管(5),所有的脉动热管(5)的上部穿出导热层(4)且置于所述散热器件(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动热管(5)内填充有介质(6),所述介质(6)内填充有磁性微粒(7),所述脉动热管(5)的管壁上依次套设有若干个电磁线圈(8),所述磁脉动热管动力电池散热系统还包括有开关电路模块(9)和控制器(10),所述开关电路模块(9)分别与电磁线圈(8)和控制器(10)电性连接,每个所述电磁线圈(8)均通过一个所述开关电路模块(9)进行通断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脉动热管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脉动热管动力电池散热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扩展模块(11),所述控制器扩展模块(11)与所述开关电路模块(9)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0)通过所述控制器扩展模块(11)控制所述开关电路模块(9)的动作;所述开关电路模块(9)为继电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脉动热管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件(2)为液冷箱(21)或若干层散热翅片,所述液冷箱(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22)和出液口(23),所有的所述脉动热管(5)的上部均置于所述液冷箱(21)内部;所述脉动热管(5)的上部均置于两层相邻的散热翅片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脉动热管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微粒(7)为铁质的铁磁微粒(71a),所述铁磁微粒(71a)的内部设有空腔结构(72a),所述铁磁微粒(71a)的外部设有表面氧化层(73a),所述铁磁微粒(71a)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通过粉末冶金技术,首先准备铁粉或其他铁基合金粉,并混入造孔剂,所述造孔剂为石蜡或木屑;a2.经过压制、成型后,在高温烧结过程中,造孔剂会挥发或燃烧,留下孔隙结构;a3.通过高温烧结后再经过破碎形成颗粒;a4.对颗粒进行氧化形成所述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爱群潘欢刘利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