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仪表板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1593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副仪表板线束,包括线束本体,缠绕组件,所述缠绕组件包括第一缠绕筒和第二缠绕筒,调节组件,所述缠绕组件远离第一缠绕筒的一侧连接有调节组件,固定组件,所述缠绕组件远离调节组件的一侧安装有固定组件,安装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两侧均连接有安装组件。本技术利用缠绕组件可以对多余的线束本体进行缠绕,利用固定组件可以对缠绕组件的角度进行限定,防止缠绕组件被误转动,防止线束本体松动、脱落,减少线束本体的占用空间,同时利用调节组件可以调节缠绕组件的位置,便于对处于不同位置的线束本体进行限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副仪表板线束


技术介绍

1、副仪表板是是置于司机座与副司机座之间的仪表板,属于仪表板的一部分,仪表板是驾驶室中安装各种指示仪表和点火开关等的一个总成。它装在仪表嵌板上,或者作为附件装在转向管柱上。仪表板总成好似一扇窗户,随时反映车子内部机器的运行状态。同时它又是部分设备的控制中心和被装饰的对象,是驾驶室内最引人注目的部件。仪表板总成既有技术的功能又有艺术的功能,是整车风格的代表之一。

2、副仪表板线束是连接电源和仪表的连接线,现有的副仪表板线束为保证安装和维护的容错率,在安装后往往会存在多余的长度,多余的长度容易发生弯折甚至断裂,影响线束的使用寿命,在已授权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告号:cn217692421u,名称:一种汽车仪表板线束总成”中,其通过若干一号弧形槽与二号弧形槽可对若干线束分别进行整齐的放置,并通过螺杆推动限位板对线束进行夹紧固定,从而可避免线束统一捆绑在一起造成相互磨损,以及方便后期对线束进行检修,该申请中可以对线束整齐排放,但多余的线束水平的固定在板状物体上,会占用较多的空间,影响副仪表板线束的安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仪表板线束,包括线束本体(1),所述线束本体(1)用于连接副仪表板和汽车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仪表板线束还包括:缠绕组件(2),所述缠绕组件(2)包括第一缠绕筒(21)和第二缠绕筒(22),所述第一缠绕筒(21)和第二缠绕筒(22)用于对线束本体(1)进行缠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组件(2)还包括固定板(23),所述固定板(23)外侧固接有限位环(24),所述限位环(24)与转动环(25)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转动环(25)固接于转动板(26)内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仪表板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缠绕筒(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仪表板线束,包括线束本体(1),所述线束本体(1)用于连接副仪表板和汽车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仪表板线束还包括:缠绕组件(2),所述缠绕组件(2)包括第一缠绕筒(21)和第二缠绕筒(22),所述第一缠绕筒(21)和第二缠绕筒(22)用于对线束本体(1)进行缠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组件(2)还包括固定板(23),所述固定板(23)外侧固接有限位环(24),所述限位环(24)与转动环(25)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转动环(25)固接于转动板(26)内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仪表板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缠绕筒(21)和第二缠绕筒(22)均固接于转动板(26)远离固定板(23)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螺纹柱(31),所述螺纹柱(31)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固定壳体(32),所述固定壳体(32)表面螺纹连接有调节板(3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仪表板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33)与固定板(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永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友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