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后扰流翼的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1528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碳纤维后扰流翼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1,准备后扰流翼主体成型模具和六个鳍片成型模具;步骤A2,预型;A2‑1,后扰流翼主体成型模具的下模的一次预型;A2‑2,热压罐成型鳍片组;A2‑3,后扰流翼主体成型模具的上模的预型;步骤A3,将鳍片组压入凹槽内直至第一搭接边的底部搭接于第二碳纤维下纱料层的顶部;步骤A4,后扰流翼主体成型模具的下模的二次预型;步骤A5,将后扰流翼主体成型模具的上模与后扰流翼主体成型模具的下模合模;步骤A6,热压罐成型碳纤维后扰流翼。碳纤维后扰流翼分两次热压罐成型的设置,降低了碳纤维纱料叠贴的操作难度,且能确保鳍片的成型质量,进而提高碳纤维后扰流翼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后扰流翼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碳纤维后扰流翼的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1、汽车后扰流翼具有多个扰流鳍片,对于高速行驶的轿车而言,安装于尾部的后扰流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更迅速地将车底乱流有序导出,从而减少底部空气对车身的抬升力,增加车辆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

2、汽车扰流板的制备材料包括玻璃钢、铝合金、碳纤维和塑料;塑料质轻、加工容易,但是其刚性小,对于高性能的汽车而言(例如:跑车),通常会采用碳纤维,碳纤维刚性大,重量轻。

3、就碳纤维后扰流翼而言,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热压罐一次成型而成,然而,由于鳍片的厚度较小,及鳍片需要中空设置来减轻重量,导致在成型模具的下模上的鳍片位置处,进行叠贴碳纤维纱料时,会受操作空间的影响,导致叠贴困难,叠贴操作难度大,进而导致该种方式成型出来的碳纤维后扰流翼的鳍片的外观容易出现瑕疵,影响碳纤维后扰流翼的美观。

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后扰流翼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后扰流翼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2-1后,对后扰流翼主体成型模具的下模进行预抽真空操作,在步骤A2-3后,对后扰流翼主体成型模具的上模进行预抽真空操作,在步骤A4后,对后扰流翼主体成型模具的下模进行预抽真空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后扰流翼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鳍片、第二扰流鳍片和第三扰流鳍片均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纱料层、第二纱料层、第三纱料层、第四纱料层和第五纱料层,所述第一搭接边的第一纱料层的底部搭接于第二碳纤维下纱料层的顶部,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后扰流翼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后扰流翼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2-1后,对后扰流翼主体成型模具的下模进行预抽真空操作,在步骤a2-3后,对后扰流翼主体成型模具的上模进行预抽真空操作,在步骤a4后,对后扰流翼主体成型模具的下模进行预抽真空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后扰流翼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鳍片、第二扰流鳍片和第三扰流鳍片均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纱料层、第二纱料层、第三纱料层、第四纱料层和第五纱料层,所述第一搭接边的第一纱料层的底部搭接于第二碳纤维下纱料层的顶部,所述第三碳纤维下纱料层的底部搭接于第一搭接边的第五纱料层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后扰流翼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料层、第二纱料层、第四纱料层和第五纱料层均为3k碳纤维纱料层,所述第三纱料层为12k碳纤维纱料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后扰流翼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鳍片、第二扰流鳍片和第三扰流鳍片分别通过相应的鳍片成型模具热压罐成型而成,在步骤a2-2前,在鳍片成型模具的上模和鳍片成型模具的下模上分别依次叠设的第一纱料层、第二纱料层、第三纱料层、第四纱料层和第五纱料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元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艾可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