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和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1、相较于在普通环境中使用车辆,在极地使用的特种车辆面对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在极地暴风雪的恶劣天气环境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遭受可能来自多个方向强风的影响,特别是高达6-8级侧向风对车辆的影响,造成车辆侧向摆振。而且车辆行驶需要克服强风的阻力,导致车辆的速度下降。为了实现车辆的高速行驶,一般采用的增加车辆的发动机功率、提高传动效率和对车辆进行减重的手段来实现。这种方式没有考虑风力对车辆行驶速度的影响,同时无法降低侧向风对车辆造成的摆振。
2、因此,需要一种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和全地形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和全地形车,能够降低风力对车辆行驶的影响,降低车辆的摆振。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包括:
4、前舱,所述前舱具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具有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不处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连接形成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沿第一方向倾斜向上设置;
5、后舱,所述后舱与所述前舱铰接,所述后舱具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具有第三板部和第四板部,所述第三板部和所述第四板部不处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三板部和所述第四板部连接形成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沿第一方向倾斜向上设置。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部和所述第四板部处于同一平面。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部、所述第一过渡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为一体化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板部、所述第二过渡部和所述第四板部为一体化结构。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渡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引部和第二导引部,所述第一导引部和所述第二导引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引部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导引部倾斜向上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渡部与所述第一板部的连接处呈圆弧状,所述第一过渡部与所述第二板部的连接处呈圆弧状。
12、进一步地,所述后舱远离所述前舱的一侧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后舱具有顶部斜板,所述顶部斜板沿第一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导风板与两块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顶部斜板均连接且围设形成空腔,且所述导风板沿第一方向倾斜向上设置在所述后舱上。
13、进一步地,在所述空腔中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导风板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顶部斜板连接。
14、全地形车,包括如上所述的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6、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在前舱的第一侧板分为第一板部、第一过渡部和第二板部,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不处于同一平面,与前舱连接有后舱,后舱具有第二侧板,第二侧板分为第三板部、第四板部和第二过渡部,第三板部和第四板部不处于同一平面。通过上述设置,当车体受到侧向风时,在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处形成破风的效果,从而降低了车体的侧向受力。可有效将来自正面、侧面的风力沿着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的走向,引导至向上或者后方,从而达到降低风阻和侧风对舱体的影响,实现车辆在暴风雪中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同时降低车辆的侧向摆振。
17、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全地形车,包括如上所述的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能够降低风力对车辆行驶的影响,降低车辆的摆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11)和所述第三板部(21)处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部(13)和所述第四板部(23)处于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11)、所述第一过渡部(12)和所述第二板部(13)为一体化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部(21)、所述第二过渡部(22)和所述第四板部(23)为一体化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部(2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引部(221)和第二导引部(222),所述第一导引部(221)和所述第二导引部(222)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引部(221)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导引部(222)倾斜向上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舱(200)远离所述前舱(100)的一侧设置有导风板(4),所述后舱(200)具有顶部斜板(3),所述顶部斜板(3)沿第一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导风板(4)与两块所述第二侧板(2)以及所述顶部斜板(3)均连接且围设形成空腔,且所述导风板(4)沿第一方向倾斜向上设置在所述后舱(20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腔中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导风板(4)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顶部斜板(3)连接。
10.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11)和所述第三板部(21)处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部(13)和所述第四板部(23)处于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11)、所述第一过渡部(12)和所述第二板部(13)为一体化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部(21)、所述第二过渡部(22)和所述第四板部(23)为一体化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通式导风气动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部(2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引部(221)和第二导引部(222),所述第一导引部(221)和所述第二导引部(222)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引部(221)水平设置,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鹏,成波,杨爽,李志成,孙伟,黄长杰,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