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地考察用多功能履带载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70126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34
本技术涉及极地考察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极地考察用多功能履带载具系统,前车通过铰接机构连接后车且前车和后车均采用履带式底盘结构,使该极地考察用多功能履带载具系统具有携带考察载具适应在极地环境下复杂的路面稳定行驶和通过的能力。在驾驶舱内设置独立的燃油式暖风系统,实现发动机不工作时能满足极地低温环境对驾驶舱内温度的要求;在底舱内设置副油箱,通过油量检测单元检测主油箱内的油量,主油箱内油量不足时,通过补油泵和补油控制阀将副油箱内的油补充至主油箱内,能满足长时间外出考察的行驶需求。在暴风雪中行进时,进气管道的进气口较高,使进气管道的进气口不被风雪掩埋,保证发动机进气不受风雪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极地考察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极地考察用多功能履带载具系统


技术介绍

1、南极自然环境恶劣,具有高海拔、超低温、暴风雪、强辐射的特点,其地表全年冰雪覆盖、路面崎岖不平,并伴随着大风、高寒、干燥的天气。

2、为了满足极地考察需求,目前多采用考察车拉动雪橇,考察人员搭乘考察车,由于考察车的空间有限,多将考察需求的物品放置于雪橇上。在极地环境下行驶时,若是遇到较宽的冰隙裂缝,则雪橇通过性较差,一般只能选择绕路行驶。取暖系统依靠发动机水循环产生的热量,效率低,不能满足极地环境对舱内升温的要求。发动机车外的进气管设置不能满足车辆在暴风雪环境下行驶时的进气需求。

3、因此,亟需一种极地考察用多功能履带载具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极地考察用多功能履带载具系统,不仅能够满足极地环境对舱内升温的要求,还能够满足暴风雪环境下行驶时的进气需求。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极地考察用多功能履带载具系统,包括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地考察用多功能履带载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1)和后车(2),所述前车(1)和所述后车(2)采用铰接机构(3)相连,所述前车(1)包括前履带式底盘结构(10),及安装于所述前履带式底盘结构(10)上的前舱体,所述前舱体具有驾驶舱(11)和动力舱(12),所述驾驶舱(11)位于所述动力舱(12)的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地考察用多功能履带载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11)具有前侧面、顶面、及连接所述前侧面和所述顶面且相对布置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前侧面、所述左侧面、所述右侧面、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左侧面的连接位置处、所述右侧面和所述前侧面的相交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地考察用多功能履带载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1)和后车(2),所述前车(1)和所述后车(2)采用铰接机构(3)相连,所述前车(1)包括前履带式底盘结构(10),及安装于所述前履带式底盘结构(10)上的前舱体,所述前舱体具有驾驶舱(11)和动力舱(12),所述驾驶舱(11)位于所述动力舱(12)的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地考察用多功能履带载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11)具有前侧面、顶面、及连接所述前侧面和所述顶面且相对布置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前侧面、所述左侧面、所述右侧面、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左侧面的连接位置处、所述右侧面和所述前侧面的相交位置处均设置有观察玻璃(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地考察用多功能履带载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设置有两种,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与任一所述进气管道可拆卸连接,不同所述进气管道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相连时,该所述进气管道的进气口的高度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地考察用多功能履带载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成叶骏孙鹏张菡吕磊李程锦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