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前置增能压裂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383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前置增能压裂设备,包括液态二氧化碳泵送组、缓冲罐、增压管汇、回流管汇、二氧化碳分离装置、压裂液泵送组、混砂车和泵车;液态二氧化碳泵送组内的多个罐体通过集成管汇与缓冲罐连通;缓冲罐通过增压管汇与二氧化碳分离装置的进液端连通;二氧化碳分离装置的出液端与泵车连通,同时二氧化碳分离装置的出气端通过回流管汇与缓冲罐连通;压裂液泵送组内的多个罐体通过集成管汇与混砂车连通,混砂车通过管路连接至与二氧化碳分离装置与泵车的连接管路上;该设备能够使液态二氧化碳在进入泵车前能够有效分离出气态二氧化碳和干冰,确保泵车和沿线管线的正常运行,提高油田二氧化碳增能压裂的作业效率,缩短作业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井下作业现场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前置增能压裂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油气需求量的日益增长,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成为增储上产的战略性接替目标。由于致密油气层的渗透率极低,孔隙不发育,因此一般需要进行压裂增产才能形成工业产能。而压裂液的旋转是影响致密油气层成功开发的关键因素。在致密地层,因为渗透率极低,孔喉较小,在施工过程中,水分子可能会进入基质中的微小孔喉中,形成液相圈闭,增大了油气渗流阻力;毛管力效应会对气体的相对渗透率造成伤害,对产能造成不利影响。

2、而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独特,是相对惰性化合物,在施工过程中,气、液、固3相可相互转化。因为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热力学特性,且能较好的满足压裂液性能和施工要求,液体二氧化碳压裂成为开发低渗致密油气的有效方式。现场施工时,二氧化碳可以在临界温度以下以液态注入井筒,然后液态二氧化碳进入射孔孔眼时,会发生膨胀,由液态变为气态。施工结束后,二氧化碳以气态形式返排,这样就不会对地层相造成伤害,毛管力的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而液体二氧化碳压裂技术具有无伤害的天然优势,注入地层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氧化碳前置增能压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态二氧化碳泵送组、缓冲罐(3)、增压管汇、回流管汇、二氧化碳分离装置(5)、压裂液泵送组、混砂车(9)和泵车(10);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前置增能压裂设备,其特征在于,液态二氧化碳储存罐(1)为由自外向内依次套装的保护层、绝热层和防腐蚀层复合形成的卧式罐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前置增能压裂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液态二氧化碳泵送装置包括液态二氧化碳储存罐(1)、第二增压泵(11)、冷却泵(12)、第一压力计(13)、温度计(14)和第一超声波液面监测仪(15);第二增压泵(11)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前置增能压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态二氧化碳泵送组、缓冲罐(3)、增压管汇、回流管汇、二氧化碳分离装置(5)、压裂液泵送组、混砂车(9)和泵车(10);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前置增能压裂设备,其特征在于,液态二氧化碳储存罐(1)为由自外向内依次套装的保护层、绝热层和防腐蚀层复合形成的卧式罐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前置增能压裂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液态二氧化碳泵送装置包括液态二氧化碳储存罐(1)、第二增压泵(11)、冷却泵(12)、第一压力计(13)、温度计(14)和第一超声波液面监测仪(15);第二增压泵(11)和冷却泵(12)分别通过管路与液态二氧化碳储存罐(1)内腔连通,以使罐体内的液态二氧化碳保持预设的压力和温度;第一压力计(13)和温度计(14)设置在液态二氧化碳储存罐(1)顶部,以采集罐体内腔的实时压力和实时温度;第一超声波液面监测仪(15)安装在液态二氧化碳储存罐(1)底部,以监测罐体内液态二氧化碳的液面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朔解同川曹宁王颖何超刘泽宇高洋杨鑫颜廷政杨青义赵庆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