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及微流体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321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29
本技术揭示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盖体,其内部具有依序相通的进料区、混料区及出料区,混料区包括多个首尾相连通的单向混料流道,单向混料流道内还设有混料结构,其中,混料结构阻挡所经过的部分流体。本技术揭示一种微流体混合器。通过设置多个单向混料流道,避免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再次汇集的情况,降低流体之间的冲击,使得流体压力保持相对稳定;此外,还通过混料结构的阻挡,近似对流体起到一定的搅拌作用,增强流体的混合效果,进而提升所混合出来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流体混合,具体地,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微流体混合器


技术介绍

1、微流控是通过外部泵输送不同流体在尺寸为数十到数百微米的通道内精确操控微尺度流体或微小体积流体的技术。微流控混合芯片及微流体混合器是常见的微流控使用场景。

2、目前常见的微流控混合芯片采用的流道形状有多种,例如t型结构、y型结构、十字型结构、交错人字形结构、或其他结构等。此外,还有采用环形的流道,即微流体流入环形流道后分两路,并在微流体流过一定路程后汇集于一处,而后流入下一个环形流道,此时,由于两个微流体在汇集是会相互产生冲击,造成压力差,进而影响微流体的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微流体混合器。

2、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盖体,其内部具有依序相通的进料区、混料区及出料区,混料区包括多个首尾相连通的单向混料流道,单向混料流道内还设有混料结构,其中,混料结构阻挡所经过的部分流体。

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混料结构包括第一挡块及第二挡块,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1),其内部具有依序相通的进料区(11)、混料区(12)及出料区(13),所述混料区(12)包括多个首尾相连通的单向混料流道(121),所述单向混料流道(121)内还设有混料结构(122),其中,所述混料结构(122)阻挡所经过的部分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结构(122)包括第一挡块(1221)及第二挡块(1222),所述第一挡块(1221)与所述第二挡块(1222)对立设置于所述单向混料流道(121)的两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块(1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1),其内部具有依序相通的进料区(11)、混料区(12)及出料区(13),所述混料区(12)包括多个首尾相连通的单向混料流道(121),所述单向混料流道(121)内还设有混料结构(122),其中,所述混料结构(122)阻挡所经过的部分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结构(122)包括第一挡块(1221)及第二挡块(1222),所述第一挡块(1221)与所述第二挡块(1222)对立设置于所述单向混料流道(121)的两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块(1221)具有相连的第一斜面(12211)及第二斜面(12212);所述第二挡块(1222)具有相连的第三斜面(12221)及第四斜面(12222),所述第一斜面(12211)朝向所述第三斜面(12221)倾斜,所述第三斜面(12221)朝向所述第二斜面(12212)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区(12)还包括多个换向壁面(123),所述换向壁面(123)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单向混料流道(121)的连接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巧林赵腰林
申请(专利权)人:纳微广州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