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体混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347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微流体混合设备,包括机架、混合部及注射部,混合部包括安装盒及混合芯片,安装盒转动设于机架,安装盒一面开设有容纳腔,其底部安装腔,混合芯片位于容纳腔内,其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第二、第三注入流道及混合流道注入流道都具有注入口,注入口皆朝向安装腔,混合流道具有流出口,流出口位于容纳腔外,注射部设于机架且位于混合部下方,注射部可通孔安装腔将流体注入混合芯片。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混合芯片中增设第三注入流道,使其实现流体混合与稀释同步的功能,同时改进安装盒及注射部,使其与混合芯片结构形成配合,实现微流体混合设备的自动化流体混合及稀释的功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产品实用性。实用性。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流体混合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流体混合
,具体地,涉及一种微流体混合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微流体混合设备是一种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在微米尺寸的管道内进行混合的设备,从而生成微米或纳米级别的颗粒。
[0003]现有技术中的微流体混合设备通常只具备混合功能,而经微流体混合设备混合后的流体通常还需手动进行稀释后才能使用,步骤相对繁琐,影响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流体混合设备,包括:
[0005]机架;
[0006]混合部,包括安装盒及混合芯片,安装盒转动设于机架,安装盒一面开设有容纳腔,其底部沿其宽度方向设有至少三个安装腔,混合芯片包括第一芯片体及第二芯片体,第一芯片体一面刻有至少三条注入流道及至少一条混合流道,至少三条注入流道包括第一注入流道、第二注入流道及第三注入流道,第一注入流道及第二注入流道的一端分别与所混合流道一端连通,第一注入流道及第二注入流道另一端分别具有第一注入口及第二注入口,混合流道另一端具有流出口,第三注入流道一端与混合流道靠近流出口的一端连通,其另一端具有第三注入口,第二芯片体盖设于第一芯片体一面,将第一注入流道、第二注入流道、混合流道及第三注入流道封闭,混合芯片可拆卸安装于容纳腔,第一注入口、第二注入口及第三注入口分别与三个安装腔相对,流出口位于容纳腔外;
[0007]注射部,其包括推动机构及多个注射件,推动机构设于机架且位于混合部下方,多个注射件分别可拆卸设于安装腔内,且分别与混合芯片的三个注入口连通,注射件的推动端位于安装腔外,且位于推动机构的推动路径上。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混合部还包括废液收集机构,废液收集机构包括收集部及切换部,收集部固定于安装壳外壁,其包括相邻设置的成液收集管及废液收集管,成液收集管位于流出口正下方,其与流出口正对,切换部设置在流出口及收集部之间,流出口流出的流体可直接进入成液收集管或通过切换部进入废液收集管。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安装盒还设有滑动孔及开口,滑动孔及开口皆位于收集部与流出口之间,滑动孔穿透安装盒两侧设置,开口开设于安装盒一面并与滑动孔连通,且开口还与收集部位于安装盒的同一面,切换部包括切换驱动组件、切换滑杆、回弹组件及导向管,切换驱动件组安装于机架,其驱动端位于滑动孔外且朝向滑动孔的一端,回弹组件固定滑动孔另一端,切换杆滑动设于滑动孔内,导向管通过开口与切换滑杆连接,导向管一端位于流出口及成液收集管之间,另一端位于废液收集管上方,且导向管的两端分别与流出口及废液收集管相对,切换驱动件推动滑杆运动使得导向管靠近或远离流出口。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推动机构包括多个推动组,每个推动组都包括推动传
动组件及推动件,推动传动组件竖直设于机架,推动件传动设于推动传动组件,推动传动组件驱动推动件朝向或背向注射件运动。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支架顶部设置两组相对的阻尼组件,阻尼组件包括轴套及阻尼轴,阻尼轴的一端固定于轴套内,其阻尼端露于轴套外,两个阻尼轴的阻尼端相向设置,安装盒两侧还对应设置有两个连接孔,连接孔与阻尼轴的阻尼端连接。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废液收集部还包括安装卡件,安装卡件固定于安装盒外壁,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弧形卡环及第二弧形卡环,第一弧形卡环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弧形卡环高于第一弧形卡环设置,且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一弧形卡环与第二弧形卡环之间具有夹角δ,成液收集管卡接于第二弧形卡环,废液收集管卡接于第一弧形卡环。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沿混合流道的长度方向,其底部刻有多组混合凹槽组,每组混合凹槽组都具有多个混合凹槽,第二芯片体上亦对应设有多组混合凹槽组,多组混合凹槽组位于第二芯片体面向第一芯片体的一面,并与位于第一芯片体的混合凹槽组相对设置。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每个混合凹槽都具有长槽体及短槽体,长槽体及短槽体一端相互连通,另一端则分别与混合流道的两侧相接,相邻的两组混合凹槽组中,其中一组混合凹槽组的长槽体与另一组混合凹槽组的短槽体位于混合流道的同一侧,其中一组混合凹槽组的短槽体与另一组混合凹槽组的长槽体位于混合流道的同一侧。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沿混合流道的长度方向,其具有多个依次连通的混合腔,每个混合腔内都设置有一个挡流件,每个挡流件都具有至少一个挡流尖头,挡流尖头位于混合腔入口处,其朝向与流体流道方向相反。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混合流道其中一个侧壁依次设有多组第一凹陷区,另一侧壁上对应设有多个第二凹陷区,混合腔由第一凹陷区与第二凹陷区之间的空间形成,挡流件两侧分别与第一凹陷区及第二凹陷区的侧壁之间形成分液流道,挡流件包括横向挡流体及设于横向挡流体两端的两个挡流尖头,横向挡流体横向置于流体的流动路径,其中一个挡流尖头位于混合腔入口处,其朝向与流体流动方向相反,另一挡流尖头则位于混合腔出口处,其朝向与流体流动方向一致。
[0017]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混合芯片中增设第三注入流道,使其可实现流体混合与稀释同步的功能,同时改进安装盒及注射部,使其与混合芯片结构形成配合,从而实现微流体混合设备的自动化流体混合及稀释的功能,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产品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实施例一中微流体混合设备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实施例一中注射件与混合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实施例一中混合部与注射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实施例一中混合芯片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实施例一中第一芯片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实施例一中混合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实施例一中收集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实施例一中切换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实施例一中安装盒剖视图;
[0028]图10为图4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图4中A部放大图;
[0030]图12为图5中B部放大图;
[0031]图13为图10中C部放大图;
[0032]图14为实施例一中混合芯片剖视图;
[0033]图15为图14中D部放大图;
[0034]图16为实施例一中芯片盒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5]图17为图16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6]图18为实施例二中混合芯片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7]图19为图18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8]图20为实施例二中第一芯片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21为图18中E部放大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体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混合部,包括安装盒及混合芯片,所述安装盒转动设于所述机架,所述安装盒一面开设有容纳腔,其底部沿其宽度方向设有至少三个安装腔,所述混合芯片包括第一芯片体及第二芯片体,所述第一芯片体一面刻有至少三条注入流道及至少一条混合流道,至少三条注入流道包括第一注入流道、第二注入流道及第三注入流道,所述第一注入流道及第二注入流道的一端分别与所混合流道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注入流道及第二注入流道另一端分别具有第一注入口及第二注入口,所述混合流道另一端具有流出口,所述第三注入流道一端与所述混合流道靠近流出口的一端连通,其另一端具有第三注入口,所述第二芯片体盖设于所述第一芯片体一面,将第一注入流道、第二注入流道、混合流道及第三注入流道封闭,混合芯片可拆卸安装于容纳腔,所述第一注入口、第二注入口及第三注入口分别与三个安装腔相对,所述流出口位于容纳腔外;注射部,其包括推动机构及多个注射件,推动机构设于机架且位于混合部下方,多个所述注射件分别可拆卸设于安装腔内,且分别与混合芯片的三个注入口连通,注射件的推动端位于所述安装腔外,且位于所述推动机构的推动路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部还包括废液收集机构,所述废液收集机构包括收集部及切换部,所述收集部固定于所述安装壳外壁,其包括相邻设置的成液收集管及废液收集管,所述成液收集管位于所述流出口正下方,其与所述流出口正对,所述切换部设置在流出口及收集部之间,流出口流出的流体可直接进入成液收集管或通过切换部进入废液收集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体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还设有滑动孔及开口,滑动孔及开口皆位于收集部与流出口之间,滑动孔穿透安装盒两侧设置,开口开设于安装盒一面并与滑动孔连通,且开口还与收集部位于安装盒的同一面,所述切换部包括切换驱动组件、切换滑杆、回弹组件及导向管,所述切换驱动件组安装于机架,其驱动端位于滑动孔外且朝向滑动孔的一端,所述回弹组件固定滑动孔另一端,切换杆滑动设于滑动孔内,所述导向管通过开口与切换滑杆连接,导向管一端位于所述流出口及成液收集管之间,另一端位于所述废液收集管上方,且导向管的两端分别与流出口及废液收集管相对,切换驱动件推动滑杆运动使得导向管靠近或远离流出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多个推动组,每个推动组都包括推动传动组件及推动件,所述推动传动组件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巧林赵腰林
申请(专利权)人:纳微广州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