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肇庆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多模态全栖高机动性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3102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2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模态全栖高机动性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多个桨翼部件,第一驱动电机安装在连接臂上,行星齿轮组件包括太阳轮、齿轮圈以及多干个行星轮,太阳轮安装在第一驱动电机的第一驱动轴,各行星轮通过行星架进行连接并由行星架进行支撑,锁定组件安装在连接臂上并锁定齿轮圈或行星架的其中一个,从而控制太阳轮驱动行星架转动或驱动齿轮圈转动,其中一个桨翼与齿轮圈固定,另一个桨翼与行星架固定;以及多个可变形轮腿,轮叶具有轮型状态和腿型状态,各轮叶在轮型状态下组成行走轮,各轮叶在腿型状态下展开以形成多个爬行腿。本申请能满足多种地形的水陆空三栖高机动性勘测任务,提高勘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特别涉及一种多模态全栖高机动性机器人


技术介绍

1、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在小型勘测机器人领域,当前阶段仍然面临一些技术和操作上的问题,某些地质或气象环境可能非常复杂,包括崎岖的地形、不规则的地表、天气恶劣等。机器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遇到困难,例如无法稳定行走。

2、另外,许多勘测机器人只能在单个区域进行工作,大多受环境影响,无法满足多种作业环境的要求,例如勘测机器人无法同时满足高空勘测和水中勘测任务,如此,若同时进行多区域的勘测工作,则需要多台勘测机器人,而且难以进行连续衔接,无法保证勘测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模态全栖高机动性机器人,能满足多种地形的水陆空三栖高机动性勘测任务,提高勘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模态全栖高机动性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多个桨翼部件,所述桨翼部件通过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模态全栖高机动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态全栖高机动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齿轮圈固定的所述桨翼为所述飞行翼,所述飞行翼包括旋翼轴部以及固定在所述旋翼轴部外周的多个翼叶,所述旋翼轴部的中心开设有内槽孔,所述齿轮圈设置在所述内槽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态全栖高机动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行星架固定的所述桨翼为所述螺旋桨,所述螺旋桨包括旋桨轴部以及固定在所述旋桨轴部外周的多个桨叶,所述行星架具有与所述旋桨轴部的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所述旋翼轴部后与所述旋桨轴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模态全栖高机动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态全栖高机动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齿轮圈固定的所述桨翼为所述飞行翼,所述飞行翼包括旋翼轴部以及固定在所述旋翼轴部外周的多个翼叶,所述旋翼轴部的中心开设有内槽孔,所述齿轮圈设置在所述内槽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态全栖高机动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行星架固定的所述桨翼为所述螺旋桨,所述螺旋桨包括旋桨轴部以及固定在所述旋桨轴部外周的多个桨叶,所述行星架具有与所述旋桨轴部的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所述旋翼轴部后与所述旋桨轴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态全栖高机动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机器人主体铰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座体,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座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模态全栖高机动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所述锁定组件包括用于锁定所述齿轮圈的第一锁体以及用于锁定所述行星架的第二锁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态全栖高机动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体包括若干根第一伸缩销轴,所述齿轮圈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轴孔,以供各所述第一伸缩销轴伸长后插入,从而锁定齿轮圈,所述第二锁体包括若干根第二伸缩销轴,所述行星架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轴孔,以供各所述第二伸缩销轴伸长后插入,从而锁定所述行星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剑英黄俊杰钟志杰温迪朗陆常郭家圳黄端权陈梓腾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