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层状结构Ge1-xSnxP5大容量快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5954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7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层状结构Ge<subgt;1‑x</subgt;Sn<subgt;x</subgt;P<subgt;5</subgt;大容量快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层状结构Ge<subgt;1‑x</subgt;Sn<subgt;x</subgt;P<subgt;5</subgt;大容量快充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为Ge<subgt;1‑x</subgt;Sn<subgt;x</subgt;P<subgt;5</subgt;,0.1≤x≤0.4。本发明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用层状结构Ge<subgt;1‑x</subgt;Sn<subgt;x</subgt;P<subgt;5</subgt;大容量快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比例,取锗粉、红磷粉、锡粉,经球磨,热处理,制得Ge<subgt;1‑x</subgt;Sn<subgt;x</subgt;P<subgt;5</subgt;。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Sn取代Ge可以保持原GeP<subgt;5</subgt;类蓝磷层状结构的基础上,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地扩大了层间距,促进锂离子的传输,其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得到极大提升而有效地改善了其倍率性能,且Ge<subgt;0.7</subgt;Sn<subgt;0.3</subgt;P<subgt;5</subgt;具有最佳的锂离子扩散速率,其锂离子扩散系数大致在10<supgt;‑7~‑9</supgt;cm<supgt;2</supgt;/s相较于GeP<subgt;5</subgt;(10<supgt;‑9~‑11</supgt;cm<supgt;2</supgt;/s)的锂离子扩散速率而言,增大了一个数量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层状结构ge1-xsnxp5大容量快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的大容量快充负极材料是电池
的研究重点,主要因为负极材料在锂电池中起到储存和释放能量的作用,对电池的首次库伦效率、循环性能等有着重要影响。

2、gep5是一种层状结构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gep5 具有如下的优点:(1)类蓝磷层状结构,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2)较高的首次库伦效率,首次库伦效率达到 93%;(3)合适的放电平台~0.5 v,在确保电池具有较好的能量密度的同时可以有效避免锂枝晶的生长;(4)大于2000 mah/g 的理论比容量,满足目前动力电池对于大容量、长续航的需求;(5)优异的导电性,其导电性能可媲美石墨,是优异的导体,保证电池具有良好的倍率特性。

3、gep5 存在的不足:随着gep5的进一步发展和后续商业化布局,势必要考虑到工业规模化批量制备的原材料高成本问题,即 ge 的价格十分昂贵(8.8×106元/吨),这极大地限制了 gep5 的商业化应用。更重要的是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层状结构Ge1-xSnxP5大容量快充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为Ge1-xSnxP5,0.1≤x≤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层状结构Ge1-xSnxP5大容量快充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为Ge0.7Sn0.3P5。

3.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层状结构Ge1-xSnxP5大容量快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按照摩尔比1-x:x:5分别取锗粉、红磷粉、锡粉,经球磨,热处理,制得Ge1-xSnxP5,0.1≤x≤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称重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层状结构ge1-xsnxp5大容量快充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为ge1-xsnxp5,0.1≤x≤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层状结构ge1-xsnxp5大容量快充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为ge0.7sn0.3p5。

3.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层状结构ge1-xsnxp5大容量快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按照摩尔比1-x:x:5分别取锗粉、红磷粉、锡粉,经球磨,热处理,制得ge1-xsnxp5,0.1≤x≤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称重前,对锗粉、红磷粉进行预处理,对锗粉进行预处理,所述锗粉的预处理方法:将锗粉放入真空管式炉,排出气体使之处真空状态,设定还原温度650-700℃和升温速率8-12℃/min;当温度临近所述设定还原温度时,向管式炉内通入氩氢混合气,继续升温至设定还原温度,保温反应时间5-7h;反应完成后,持续通入氩气,并使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磨参数:转速3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雅庆陈斌李德陈永卢兴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