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的锂电池模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9526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7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的锂电池模组散热结构,包括四个电池散热模组,所述电池散热模组均包括冷却模块、导热模块,冷却模块内部填充冷却液,待散热的电池模组置于冷却模块内,每组待散热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块,导热模块置于相邻的两个电池块之间且其侧边缘与冷却模块传导接触,四个电池散热模组呈矩形阵列分布,选取其中任一组电池散热模组作为起始模组,自起始模组的冷却模块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通过多根管道依次连通后面三组电池散热模组冷却模块,继而方便冷却液在四组电池散热模组的冷却模块之间流通。所述可控的锂电池模组散热结构能有效均衡各个电池模块的散热性能,从而提高整体的散热效率、降低能耗,并确保关键部件的长期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控的锂电池模组散热结构,涉及电池散热设备。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成为减少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电池和电动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组成部分,而这些组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需要有效散热,以确保其性能、安全和寿命。

2、传统的散热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散热需求,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功率的提升和电池容量的增加,散热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高效的散热结构对于提高电池和电动驱动系统的工作效率、延长寿命以及确保车辆的安全至关重要。

3、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创新的散热技术,以更好地满足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散热效率,降低能耗,并确保电池和电动驱动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的可控的锂电池模组散热结构。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可控的锂电池模组散热结构,包括四个电池散热模组,所述电池散热模组均包括冷却模块、导热模块,冷却模块内部填充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的锂电池模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电池散热模组,所述电池散热模组均包括冷却模块、导热模块,冷却模块内部填充冷却液,待散热的电池模组置于冷却模块内,每组待散热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块,所述导热模块置于相邻的两个电池块之间且其侧边缘与冷却模块传导接触,四个所述电池散热模组呈矩形阵列分布,选取其中任一组电池散热模组作为起始模组,自起始模组的冷却模块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通过多根管道依次连通后面三组电池散热模组冷却模块,继而方便冷却液在四组电池散热模组的冷却模块之间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的锂电池模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设置为方框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的锂电池模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电池散热模组,所述电池散热模组均包括冷却模块、导热模块,冷却模块内部填充冷却液,待散热的电池模组置于冷却模块内,每组待散热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块,所述导热模块置于相邻的两个电池块之间且其侧边缘与冷却模块传导接触,四个所述电池散热模组呈矩形阵列分布,选取其中任一组电池散热模组作为起始模组,自起始模组的冷却模块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通过多根管道依次连通后面三组电池散热模组冷却模块,继而方便冷却液在四组电池散热模组的冷却模块之间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的锂电池模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设置为方框结构,方框的侧框设置为板状结构的冷却板,其板体高度与电池块的高度一致,电池模组置于冷却板内侧且电池块的外表面与冷却板内壁接触,所述冷却板内部中空并具有用于冷却液填充的空腔,所述管道连通相邻的两个冷却模块中冷却板的空腔继而方便空腔内的冷却液在两者之间流通,所述四个散热模组的冷却模块中,起始模组的冷却模块的冷却板上设有冷却液入口,最后一个冷却模块的冷却板上设有冷却液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的锂电池模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电池散热模组的冷却模块分别设置为第一冷却模块、第二冷却模块、第三冷却模块、第四冷却模块,设第一冷却模块为起始模组的冷却模块,第四冷却模块为最后一个电池散热模组的冷却模块,上述冷却模块中冷却板的空腔内均设有上下相互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海峰陈宇杰徐君成蔡李花黄天宇汪俊成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