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916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7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原始数据样本混合比例判断的数据模型;对被测样品进行取样;将温度传感器插入被测样品内;获取被测样品的温升曲线;将被测样品的温升曲线与所述数据模型进行比对,以获取被测样品的混合比例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建立用于对样品混合比例进行比对的数据模型,并对被测样品的温度数据进行监控,并将被测样品的数据与数据模型进行结果比对,以此来准确判断被测样品的混合比例是否正常;并且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来进行检测,代替了需要暂停产线的人工称重测试混合比例的方式,缩短了非必要的停线时间,提高了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检测,尤其涉及一种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


技术介绍

1、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大量应用于汽车、锂电、光伏等制造业领域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胶水固化异常造成产品品质不良的情况屡见不鲜。双组份粘接剂的混合比例误差超限,会造成固化异常,粘接强度降低,进而导致动力电池间产生位移,甚至短路起火,对锂电池模组、pack产生重大的质量隐患。

2、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固化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当聚氨酯粘接剂涂敷在被粘接的物体表面时,胶体中的单体开始聚合反应,并释放出热量,这个热量会加速交联反应的进行,并使胶体变得固态,不同混合比例的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在固化过程中反应速率不同,其温升曲线也不相同。

3、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来自动判断不同混合比例的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是否正常。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能够准确判断样品的混合比例是否正常,以确保后续工作的正常运行。

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建立原始数据样本混合比例判断的数据模型;

5、对被测样品进行取样;

6、将温度传感器插入被测样品内;

7、获取被测样品的温升曲线;

<p>8、将被测样品的温升曲线与所述数据模型进行比对,以获取被测样品的混合比例参数。

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建立用于对样品混合比例进行比对的数据模型,并对被测样品的温度数据进行监控,并将被测样品的数据与数据模型进行结果比对,以此来准确判断被测样品的混合比例是否正常;并且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来进行检测,代替了需要暂停产线的人工称重测试混合比例的方式,缩短了非必要的停线时间,提高了产能。

10、优选地,所述数据模型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

11、对所有原始数据样本进行分组;

12、获取各组原始数据样本中差异特征最明显部分;

13、截取原始数据样本中差异特征最明显部分的起始点作为起始温度;

14、截取原始数据样本中差异特征平均收敛位置,得出原始数据样本中的温度的持续时间。

15、优选地,所述原始数据样本中差异特征平均收敛位置包括:原始数据样本中温度最大值,所述温度最大值即为该原始样本比例判断范围的上限值;原始数据样本中温度最小值,所述温度最小值即为该原始样本比例判断范围的下限值。

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持续时间为设定时长,所述温度最大值为同一混合比例下,所述原始数据样本中各组从起始温度开始等待所述持续时间后所能达到最大温度,所述温度最小值为所述原始数据样本中各组从起始温度开始等待所述持续时间后所能达到最小温度。

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原始数据样本根据环境温度进行分组,且在采集过程中,确定环境温度处于目标温度,并可保持恒温状态。

18、优选地,设定多个所述原始数据样本的比例范围,且多个所述原始数据样本的被测比例间的分度值相同。

19、进一步优选地,对被测样品进行取样时,首先检测被测样品的初始温度,并将所述被测样品的初始温度与数据模型进行结果比对。

20、优选地,将温度传感器分别插入各所述被测样品内时,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每次的探入时间、深度以及位置参保持一致。

2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被测样品在进行温度检测时,所述被测样品承装在适于精确控温的容器中以进行温度检测。

2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被测样品温升曲线的记录为从温度传感器插入所述被测样品开始,并以设定频率持续采集数据,直至温升结束,以形成一个被测样品的温度数据采集结果。

23、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2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模型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数据样本中差异特征平均收敛位置包括:原始数据样本中温度最大值,所述温度最大值即为该原始样本比例判断范围的上限值;原始数据样本中温度最小值,所述温度最小值即为该原始样本比例判断范围的下限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持续时间为设定时长,所述温度最大值为同一混合比例下,所述原始数据样本中各组从起始温度开始等待所述持续时间后所能达到最大温度,所述温度最小值为所述原始数据样本中各组从起始温度开始等待所述持续时间后所能达到最小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数据样本根据环境温度进行分组,且在采集过程中,确定环境温度处于目标温度,并可保持恒温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多个所述原始数据样本的比例范围,且多个所述原始数据样本的被测比例间的分度值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被测样品进行取样时,首先检测被测样品的初始温度,并将所述被测样品的初始温度与数据模型进行结果比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温度传感器分别插入各所述被测样品内时,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每次的探入时间、深度以及位置参数均保持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样品在进行温度检测时,所述被测样品承装在适于精确控温的容器中以进行温度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样品温升曲线的记录为从温度传感器插入所述被测样品开始,并以设定频率持续采集数据,直至温升结束,以形成一个被测样品的温度数据采集结果。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模型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数据样本中差异特征平均收敛位置包括:原始数据样本中温度最大值,所述温度最大值即为该原始样本比例判断范围的上限值;原始数据样本中温度最小值,所述温度最小值即为该原始样本比例判断范围的下限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持续时间为设定时长,所述温度最大值为同一混合比例下,所述原始数据样本中各组从起始温度开始等待所述持续时间后所能达到最大温度,所述温度最小值为所述原始数据样本中各组从起始温度开始等待所述持续时间后所能达到最小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组份聚氨酯粘接剂的混合比例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数据样本根据环境温度进行分组,且在采集过程中,确定环境温度处于目标温度,并可保持恒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湧曲东升李长峰孙培赵亚军周洋马成稳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