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2407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门及其制造方法,其中的汽车车门包括车门内板、车门外板、内部框架和窗框加强件,车门内板采用片状模塑料,车门外板采用高分子化合物,窗框加强件粘接固定在车门内板的上部窗框区域,车门内板的下部主体区域形成有加强筋,内部框架、车门外板从里到外依次粘接固定在下部主体区域;内部框架包括U型梁、主横梁和车门防撞梁,主横梁的两端分别与U型梁的两个自由端焊接,车门防撞梁相对于上部横梁倾斜螺接在U型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类似三明治的结构,内部框架作为整个车门的承载部件,具有较好的刚度,可以为侧面碰撞吸收更多的能量,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采用复合材料能够更好的实现车门的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门,具体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的金属车门采用的全部是金属板材,根据不同零件的结构进行冲压成型,将除外板之外的所有零件通过焊接夹具进行弧焊连接,这期间需要约2-3序的焊接,形成内板总成,然后通过包边夹具将外板周围涂密封胶,与内板总成组合,利用包边的形式,将内板总成的边缘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完成的车门总成,再进行涂装,最后将完成涂装的车门总成装配到车门上。

2、金属车门作为整个车门的承载部件,虽然具有较好的刚度,可以为侧面碰撞吸收更多的能量,但金属车门的整体重量较大,无法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在保证刚度的前提下实现车门的轻量化。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车门,包括片状模塑料车门内板、高分子化合物车门外板、内部框架和窗框加强件;其中,片状模塑料车门内板包括上部窗框区域和下部主体区域,窗框加强件粘接固定在上部窗框区域,在下部主体区域形成有加强筋,内部框架、高分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片状模塑料车门内板、高分子化合物车门外板、内部框架和窗框加强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横梁一体成型有次横梁,所述次横梁的端部与所述U型梁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型梁上对应于所述次横梁的端部的位置焊接有门锁加强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型梁上对应于所述车门防撞梁较高一端的位置焊接有限位器加强件,在所述U型梁的弯折处焊接有安装件,在所述U型梁上位于所述车门防撞梁较高一端的两侧分别焊接有两个铰链加强件;所述U型梁采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片状模塑料车门内板、高分子化合物车门外板、内部框架和窗框加强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横梁一体成型有次横梁,所述次横梁的端部与所述u型梁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型梁上对应于所述次横梁的端部的位置焊接有门锁加强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型梁上对应于所述车门防撞梁较高一端的位置焊接有限位器加强件,在所述u型梁的弯折处焊接有安装件,在所述u型梁上位于所述车门防撞梁较高一端的两侧分别焊接有两个铰链加强件;所述u型梁采用6系铝合金方管,所述主横梁、所述铰链加强件、所述限位器加强件、所述门锁加强件、所述安装件均采用5系铝合金板,所述车门防撞梁采用高强度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模塑料车门内板的材料纤维为玻璃纤维或者碳纤维、所述高分子化合物车门外板的材料为聚丙烯和三元乙丙橡胶的混合物。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刘帅姚春冶殷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英利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