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弯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1164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50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弯导管,包括依次设置外鞘管组件、控弯管组件和内管组件,控弯管组件的一端位于外鞘管组件一端的径向向内空间,内管组件的一端位于控弯管组件一端的径向向内空间;控弯管组件可沿外鞘管组件进行轴向相对运动和周向相对旋转;内管组件可沿控弯管组件进行轴向相对运动和周向相对旋转;控弯管组件包括可弯折的控弯段,该控弯段远离外鞘管组件的一端连接有拉丝,该拉丝经过控弯管组件和外鞘管组件的中空区域伸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可以灵活调整控弯段的弯型,在控弯管组件的近端与远端均具有可开启的空腔,控弯功能与两空腔的开启操作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导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弯导管


技术介绍

1、在介入心脑血管以及外周血管手术中,医生在进行相关治疗操作前通常需要耗费时间与精力建立介入手术的血管通路。病人血管原生的解剖结构根据所治疗部位的不同具有较大差异,且病人的个体间也存在差异,甚至由于病变也会产生血管的迂曲等,对手术的血管入路建立造成阻碍。当面临大角度的血管走向变化时,临床上通常采用使用较软的导丝、或经过事先预塑形的导丝或导管进行血管入路的建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7187415u的技术公开的医用预塑形导丝。此类方法通常受限于医生的手感与经验,预塑形的导丝或导管的形状在进入患者体内后无法根据实际血管的解剖结构进行灵活调整。

2、因此,现有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3、1.预塑形导管在面临复杂血管通路时无法实时灵活的对弯型进行调整从而导致手术通路建立的困难;

4、2.常规控弯导管仅能在远端容纳一个空腔,对手术操作所需的装置进行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无法实时灵活的对弯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中空管状结构的外鞘管组件(100)、控弯管组件(200)和内管组件(300),所述外鞘管组件(100)、控弯管组件(200)和内管组件(300)依次设置,所述控弯管组件(200)的一端位于所述外鞘管组件(100)一端的径向向内空间,所述内管组件(300)的一端位于所述控弯管组件(200)一端的径向向内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弯管组件(200)还包括与所述控弯段(201)端部相连的非控弯段(204),该非控弯段(204)位于所述外鞘管组件(100)端部的径向向内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中空管状结构的外鞘管组件(100)、控弯管组件(200)和内管组件(300),所述外鞘管组件(100)、控弯管组件(200)和内管组件(300)依次设置,所述控弯管组件(200)的一端位于所述外鞘管组件(100)一端的径向向内空间,所述内管组件(300)的一端位于所述控弯管组件(200)一端的径向向内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弯管组件(200)还包括与所述控弯段(201)端部相连的非控弯段(204),该非控弯段(204)位于所述外鞘管组件(100)端部的径向向内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组件(100)的内径与所述非控弯段(204)的外径之间存在间隙,构成圆管状的第一空腔(00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弯段(201)的外径与所述外鞘管组件(100)的外径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弯段(201)远离外鞘管组件(100)的一端内部连接有控弯拉环(205),所述拉丝(206)连接该控弯拉环(2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组件(300)包括相互连接的头端(301)和内管(3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若璘
申请(专利权)人:瑞诵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