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回收烟道式高效再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0608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余热回收烟道式高效再沸器,它包括废气进口锥体(3)、壳体(10)、废气出口锥体(11),废气进口锥体(3)和废气出口锥体(11)分别与壳体(10)的两端相连,壳体(11)安装在支座(14)上,在废气进口锥体(3)、壳体(10)和废气出口锥体(11)的上部均安装有吹灰器接口(4),下部均安装有积灰接口(1),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10)中安装有多个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每个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的两端均连接有管板(8),管板(8)连接有管箱(6),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一端的管箱(6)与液体进口管(12)相连,另一端的管箱(6)与气液出口管(7)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管束组合灵活,便于拆卸,日常维护、检修方便的优点,可提高热负荷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脱硫装置,尤其是一种石化、冶金行业中与脱硫解吸塔配套使用的余热回收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余热回收烟道式高效再沸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再沸器是石化、冶金工业装置的关键设备之一,一般用于分馏塔底以提 供分馏所需要的热源。再沸器的设计对分馏塔的操作至关重要。在我国石化、冶金企业为与 国际接轨而提高装置的经济效益的扩能改造中,高效传热设备的开发应用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普通再沸器传热系数不高,提高装置的处理能力和装置的热量 利用率而导致传热温差减小、所需再沸器设备传热面积和尺寸增大,由于装置现有的场地 条件的制约,再沸器设备成了扩能改造的瓶颈。自七十年代以来,国外沸腾强化传热研究主 要有高温烧结表面多孔管(Highflux)、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Thermoexcel-E)和T形翅 片管(Gewa-T),且结构形式都为管壳式再沸器。而据申请人所知,目前尚无一种利用双而强 化传热热管作为传热元件的脱硫装置烟道式再沸器可供使用,因而导致现有的再沸器不仅 热负荷小,而且热回收效率低,用于脱硫装置的了了无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再沸器热回收效率不高的问题,设计一种可提高热负荷45%以上,效率高的余热回收烟道式高效再沸器。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种余热回收烟道式高效再沸器,它包括废气进口锥体3、壳体10、废气出口锥体 ll,废气进口锥体3和废气出口锥体11分别与壳体10的两端相连,壳体10安装在支座14 上,在废气进口锥体3、壳体10和废气出口锥体11的上部均安装有吹灰器接口 4,下部均安 装有积灰接口 1,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10中安装有多个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每个双面强化 传热管束5的两端均连接有管板8,管板8连接有管箱6,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 —端的管箱 6与液体进口管12相连,另一端的管箱6与气液出口管7相连。 所述的管箱6均连接有法兰18,所述的液体进口管12和气液出口管7连接有盖板 16,盖板16和连接法兰18通过紧固件15相连,在盖板16和连接法兰18之间垫装有垫片 17,管箱6为方形、圆形或长圆形结构。 所述的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由多个双面强化传热管5'组成,双面强化传热管5'管内表面有直凹槽或螺旋凹槽,管外表面装有直翅片或螺旋翅片。 所述的壳体10上设有检查孔13。 所述的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由一个或多个组成,各个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中的强 化传热管5'的数量相同或不相同。 所述的废气进口锥体3、废气出口锥体11上分别设有人孔2。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3 (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烟道壳体内设置双面强化传热管束,使烟道废气体从 130°C -30(TC降到12(TC以下排放,达到有效利用余热、节能降耗的目的。它不仅提高了传 热效率,而且安全可靠,流程各部位相互独立分散布置。因而本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便于拆卸, 日常维护、检修方便的优点,可提高热负荷45%,每年可回收的热量折合蒸汽的价值几千万 元。(2)可大大提高沸腾给热系数,大幅度提高换热器的效率。(3)能在较小的传热温差下强化沸腾传热过程,随着温差增大,热通量急剧上升。 (4)管程适宜用于洁净介质,如软化水、液态烃等。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组成本专利技术的双面强化传热管束的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 —种余热回收烟道式高效再沸器,它包括废气进口锥体3、壳体10、废气出口锥体 11,废气进口锥体3和废气出口锥体11分别与壳体10的两端相连,壳体11安装在支座14 上,壳体10上还设有检查孔13,在废气进口锥体3、壳体10和废气出口锥体11的上部均安 装有吹灰器接口4,下部均安装有积灰接口 I,壳体IO中安装有多个(图l中共有四个)双 面强化传热管束5(每个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可由多个双面强化传热管5'组成,双面强化 传热管5'管内表面有直凹槽或螺旋凹槽,管外表面装有直翅片或螺旋翅片),图2是组成 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的多个双面强化传热管的结构示意之一,此外,具体实施时双面强化 传热管还可采用申请人在先申请的多种内外表面均设有凹槽的热管,每个双面强化传热管 束5的两端均连接有管板8,管板8连接有管箱6,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 —端的管箱6与液 体进口管12相连,另一端的管箱6与气液出口管7相连。具体连接时,管箱16均连接有法 兰18,所述的液体进口管12和气液出口管7连接有盖板16,盖板16和连接法兰18通过紧 固件15相连,在盖板16和连接法兰18之间垫装有垫片17。 本专利技术的热传导原理是 双面强化传热管管内有表面凹槽,用于强化沸腾传热的主要机理一、沸腾传热速 率与传热面产生气泡的速度密切相关,光滑表面上产生气泡的汽化核心是原有的表面粗糙 度,表面凹槽管有无数个人造汽化核心,大大加速了气泡成核速度。二是由于槽道的存在, 汽泡在通道内长大过程中冲刷着壁面上其他仍在生长的泡泡,增加了沸腾的汽化核心,表 面凹槽远比光滑表面容易产生气泡。三、表面凹槽增大了传热面积,能在小温差下保持核状 沸腾。四、是由于汽泡被强制推出及液相的不断被吸入使换热表面汽-液两相流加剧,加速 了局部液体的搅动,从而提高沸腾传热系数及有效防止换热面污垢的产生。在热流强度相 同时凹槽管所需的有效温差仅为普通光滑管的1/10。凹槽管换热系数可达到光滑管的2 5倍。——大幅度提高传热效果,减少换热表面,或采用同样换热面积可以大幅度增加换热 效果,提升负荷。具有高的临界热流密度,为光管的2倍以上,可以推迟膜态沸腾的发生,提高负荷和安全性能。良好的反堵塞能力,防结垢能力强。 双面强化传热管管外加装翅片等强化措施来增加换热面积,而这些措施使烟道式高效再沸器体积大大减小。 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废气体流通多个串联的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使烟道中废气体从130°C -30(TC降 到12(TC以下排放,达到有效利用余热、节能降耗的目的。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回收低温废 气体余热来加热含硫、胺等液体汽化,底端进口接口 12与脱硫解吸塔塔器相连,将解吸塔 里含硫、胺等液体引入,进入所述的双面强化传热管束1内与双面强化传热元件换热吸收 管外的废气余热使含硫、胺等液体汽化,所形成的汽水混合物通过引出管7与脱硫解吸塔 塔器相连,汽水混合物在解吸塔塔分离。 本专利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余热回收烟道式高效再沸器,它包括废气进口锥体(3)、壳体(10)、废气出口锥体(11),废气进口锥体(3)和废气出口锥体(11)分别与壳体(10)的两端相连,壳体(11)安装在支座(14)上,在废气进口锥体(3)、壳体(10)和废气出口锥体(11)的上部均安装有吹灰器接口(4),下部均安装有积灰接口(1),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10)中安装有多个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每个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的两端均连接有管板(8),管板(8)连接有管箱(6),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一端的管箱(6)与液体进口管(12)相连,另一端的管箱(6)与气液出口管(7)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余热回收烟道式高效再沸器,它包括废气进口锥体(3)、壳体(10)、废气出口锥体(11),废气进口锥体(3)和废气出口锥体(11)分别与壳体(10)的两端相连,壳体(11)安装在支座(14)上,在废气进口锥体(3)、壳体(10)和废气出口锥体(11)的上部均安装有吹灰器接口(4),下部均安装有积灰接口(1),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10)中安装有多个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每个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的两端均连接有管板(8),管板(8)连接有管箱(6),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一端的管箱(6)与液体进口管(12)相连,另一端的管箱(6)与气液出口管(7)相连。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余热回收烟道式高效再沸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管箱(6)均连 接有法兰(18),所述的液体进口管(12)和气液出口管(7)连接有盖板(16),盖板(16)和 连接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丰郭宏新马明田朝阳李晖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圣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