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内阻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9204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蓄电池内阻检测装置,包括CPU、第一及第二光电隔离器、数/模变换装置、恒流控制装置、模/数变换装置,第一及第二光电隔离器的第一端均连接到CPU,数/模变换装置的输入端连接到第一光电隔离器的第二端,数/模变换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到恒流控制装置的输入正端,恒流控制装置的两输出端分别接到待测蓄电池的正极以及待测连接电阻的第二端,所述模/数变换装置的三输入端的其中一端接在蓄电池的正极,另两端接在蓄电池的负极,其输出端连接到第二光电隔离器的第二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对待测蓄电池及其连接电阻形成闭环瞬间放电与测量控制,不受电源纹波干扰,避免了放电电流过大造成对蓄电池的损害以及过小造成测量精度不高等问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池内阻检测装置
本技术是关于蓄电池检测装置,特别是关于蓄电池内阻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铅酸蓄电池做为交流失电时的备用电源,已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银行等诸多领 域。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其实际容量将逐步下降。蓄电池状态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它的 内阻,通过内阻的变化可以提早发现落后电池,保障蓄电池组的供电可靠性,因此检测蓄电 池的内阻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出现了各种蓄电池内阻检测装置 1 、交流激励法测量蓄电池内阻 这种方法是在将某一特定频率的交流信号注入蓄电池组,通过测量蓄电池组回路 电流电压的变化关系取得蓄电池内阻。 2、采用定值负载形式的直流放电法测量蓄电池内阻 采用这种方法即在待测蓄电池两端接入一个已知值的固定电阻负载,通过负载接 通与断开瞬间蓄电池两端的电压变化量和及其形成的负载电流大小得到蓄电池内阻。现行的内阻测量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交流激励法测量蓄电池内阻这种方法易受蓄电池充电机纹波等干扰的影响, 测量精度不高、重复性较差,无法在线精确测量。 2、采用定值负载形式的直流放电法测量蓄电池内阻采用定值负载形式测量蓄电 池内阻存在无法自动适应测量不同容量蓄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内阻检测装置,对蓄电池进行内阻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CPU、第一光电隔离器、数/模变换装置、恒流控制装置、模/数变换装置、第二光电隔离器,所述第一光电隔离器以及第二光电隔离器的第一端均连接到CPU,所述数/模变换装置的输入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光电隔离器的第二端,所述数/模变换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到恒流控制装置的输入端,恒流控制装置的两输出端分别接到所述蓄电池的正极以及负极,所述模/数变换装置的三输入端的其中一端接在所述蓄电池的正极,另两端接在所述蓄电池的负极,且模/数变换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器的第二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蓄电池内阻检测装置,对蓄电池进行内阻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CPU、第一光电隔离器、数/模变换装置、恒流控制装置、模/数变换装置、第二光电隔离器,所述第一光电隔离器以及第二光电隔离器的第一端均连接到CPU,所述数/模变换装置的输入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光电隔离器的第二端,所述数/模变换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到恒流控制装置的输入端,恒流控制装置的两输出端分别接到所述蓄电池的正极以及负极,所述模/数变换装置的三输入端的其中一端接在所述蓄电池的正极,另两端接在所述蓄电池的负极,且模/数变换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器的第二端。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内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控制装置包括一运算放大器、一MOS管,一第二电阻,以及一第三电阻,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 所述数/模变换装置的输出端,所述MOS管的G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 输出端,D极接到所述蓄电池的正极,S极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灿范新权钟盛燕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瑞盛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