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可能因如下原因而需要将主培养容器(培养皿)中的部分微生物转移至副培养容器中,这些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基于不同培养要求,将主培养容器中的微生物分别转移至不同的副培养容器中,随后通过向不同副培养容器中添加不同试剂而获得能够实现比对的实验数据;基于增大微生物培养数量(规模)的目的,通过将主培养容器中的微生物转移至多个副培养容器中而能够显著增加整体上的培养空间,从而能够增大微生物的培养规模;基于一些需要将至少两个单独培养的微生物随后进行融合的目的,具体地,首先,将主培养容器中的部分微生物转移到至少两个副培养容器中以不同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然而,再将培养一段时间后的副培养容器进行融合而继续进行培养。
2、传统的将主培养容器中的微生物转移至各副培养容器主要采用开放转移的方式,具体而言,在转移过程中,需要首先将主培养容器和/或副培养容器打开,然后,采用直接倾倒主培养容器的方式、或采用从培养容器的底部的出口排放的方式、或利用抽吸注射装置以抽吸、注射的方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主容器以及可拆卸地附接于所述主容器上的多个副容器,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阀部件与对应的所述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部件;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的中部形成有座体,所述座体具有朝向所述分配腔的阀面,所述软管的上端伸入至所述座体而贯通至所述阀面;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每个所述接口对应的所述顶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主容器以及可拆卸地附接于所述主容器上的多个副容器,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阀部件与对应的所述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部件;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的中部形成有座体,所述座体具有朝向所述分配腔的阀面,所述软管的上端伸入至所述座体而贯通至所述阀面;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每个所述接口对应的所述顶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冲洗通道,所述冲洗通道贯通至所对应的所述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祥,程少丽,王娜,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