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适应跨领域的产品归纳式观点问答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5883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跨领域的产品归纳式观点问答方法,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包括:分别获取源领域和目标领域的产品信息;根据源领域的产品信息和目标领域的产品信息,计算得到源领域的语义向量和目标领域的语义向量;通过领域适应单元分别将源领域和目标领域的语义向量解耦,得到解耦向量;所述解耦向量包括源领域的不变向量、目标领域的不变向量和目标领域的专有向量;将所有解耦向量融合,得到综合向量;将综合向量输入解码器,得到最终答案。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产品归纳式观点问答方法中数据稀缺和领域不平衡的问题,能够实现将知识从资源丰富的源领域迁移到资源稀缺的目标领域,实现不同产品领域之间的自适应学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智能,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适应跨领域的产品归纳式观点问答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普及,许多商家在相关的网络平台上发布各种关于产品的内容,基于如此大量的内容,消费者很难寻找有助于购物决策的有用信息;为了解决这一信息过载问题,消费者转向通过论坛或是客服询问有关产品属性、功能和用户体验的问题;但由于手动回答如此多的问题的人力成本过高,因此催生出产品归纳式观点问答方法。

2、传统的产品归纳式观点问答方法依赖于多个异构的数据集,在现有的相关数据集中,不同产品领域的数据集分布往往不平衡,一些产品领域具有丰富的标记资源,而其他领域则很少;如果不考虑领域模式和数据分布的差异,传统方法很难取得良好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产品归纳式观点问答方法中数据稀缺和领域不平衡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跨领域的产品归纳式观点问答方法,该方法能够将知识从资源丰富的源领域迁移到资源稀缺的目标领域,实现不同产品领域之间的自适应学习。

2、为实现上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跨领域的产品归纳式观点问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跨领域的产品归纳式观点问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领域适应单元包括解耦模块;通过解耦模块分别将源领域的语义向量和目标领域的语义向量解耦,得到解耦向量;所述解耦向量包括源领域的不变向量、源领域的专有向量、目标领域的不变向量和目标领域的专有向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跨领域的产品归纳式观点问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解耦模块进行训练时,所述领域适应单元还包括重构模块、对抗学习模块和对比学习模块;所述重构模块用于对解耦向量进行重构;所述对抗学习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跨领域的产品归纳式观点问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跨领域的产品归纳式观点问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领域适应单元包括解耦模块;通过解耦模块分别将源领域的语义向量和目标领域的语义向量解耦,得到解耦向量;所述解耦向量包括源领域的不变向量、源领域的专有向量、目标领域的不变向量和目标领域的专有向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跨领域的产品归纳式观点问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解耦模块进行训练时,所述领域适应单元还包括重构模块、对抗学习模块和对比学习模块;所述重构模块用于对解耦向量进行重构;所述对抗学习模块用于区分源领域的专有向量和目标领域的专有向量;所述对比学习模块,用于对比解耦向量与重构模块所得的重构向量之间的相似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跨领域的产品归纳式观点问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构模块采用回溯策略和跨领域策略对解耦向量进行重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建兴张宇锋印鉴江浩维郭秋彤朱怀杰刘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