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苷元的提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326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豆苷元的提取方法,涉及大豆苷元提取技术领域,该大豆苷元的提取方法利用反应釜进行提取,使用时,将间苯二酚和对羟基苯乙酸通过顶盖顶部设置的投料口投入;开启搅拌电机进行搅拌,通过冷热管向夹层套内部通入蒸汽,对锥形筒内的物料间接加热升温至70℃‑90℃,反应2h‑4h,生成中间体A;反应完后,无线电磁阀开启,使得中间体A流淌至冷却腔中,随后开启循环泵使得冷水通过循环管输送到冷水套中对中间体A进行冷却处理,待中间体A降温至5℃‑20℃左右后,经淬灭管泵入自来水,用水淬灭催化剂三氟化硼乙醚,反应停止;通过上述方案的设置能够实现物料的缩合、搅拌、加热、冷凝及淬灭为一体,无需将物料取出后再进行冷却和淬灭,相比传统的反应釜而言,避免了物料与空气的接触,保证物料的纯度;并极大的提高了大豆苷元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豆苷元提取,尤其涉及一种大豆苷元的提取方法


技术介绍

1、大豆苷元的别名:

2、中文别名:大豆素;黄豆苷元;大豆黄酮;大豆苷元;4',7-二羟基-异磺酮;大豆提取物;4',7-二羟基异黄酮;黄豆苷原;大豆异黄酮(脱糖基)。天然大豆苷元的获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大豆中直接提取,二是由结合型大豆异黄酮转化而来。与转化相关的技术主要有酸碱水解法、酶水解法,最主要的酶有β-葡萄糖苷酶、葡萄糖酸酶、α-半乳糖苷酶、乳糖酶、真菌乳糖酶和乳糖酶f等;微生物降解法,对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种研究主要集中在酵母、曲霉、木霉以及细菌。

3、大豆苷元在生产的时候需要用到反应釜进行缩合和淬灭处理;现有的反应釜只能对大豆苷元生产时候的物料进行加热、冷却和搅拌反应;而在整个大豆苷元生产过程中不止一次用到反应釜;而且每次用完反应釜之后需要人工排出,然后进行后续的蒸馏工作;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大豆苷元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能够大豆苷元进行缩合、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豆苷元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豆苷元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釜(4)包括釜体(41),该釜体(41)的顶部固定有压环(410)和顶盖(42),其中压环(410)和顶盖(42)之间压紧有波纹弹性套(411);所述的波纹弹性套(411)下方固定有锥形筒(412),在锥形筒(412)的外部套接有夹层套(413);所述的夹层套(413)外部连接有冷热管(4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大豆苷元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415)自上至下贯穿开设有喇叭口,且在活动球头(416)的下方还固定有下搅拌桨(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苷元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豆苷元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釜(4)包括釜体(41),该釜体(41)的顶部固定有压环(410)和顶盖(42),其中压环(410)和顶盖(42)之间压紧有波纹弹性套(411);所述的波纹弹性套(411)下方固定有锥形筒(412),在锥形筒(412)的外部套接有夹层套(413);所述的夹层套(413)外部连接有冷热管(4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大豆苷元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415)自上至下贯穿开设有喇叭口,且在活动球头(416)的下方还固定有下搅拌桨(41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大豆苷元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筒(412)的底部通过金属连接有球头管(418);所述的球头管(418)活动连接在配合盘(419)上,其中球头管(418)的下端配合安装有无线电磁阀(420),所述的球头管(418)位于冷却腔(422)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大豆苷元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腔(422)开设在冷水套(421)的内部,且外部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梁成炎梁世秋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明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