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发声单元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发声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841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1 20:51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发声单元,其中可穿戴设备包括具有腔体、出音通道和出音口的壳体以及第一发声单元、第二发声单元,第一发声单元包括安装支架和至少一个安装于安装支架的发声装置,发声装置包括发声件,发声件的相对两侧分别与电源电性连接,安装支架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连接部和固定部通过悬臂连接,发声装置安装于连接部,固定部与可穿戴设备的壳体连接。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出音通道的轴线方向具有夹角,发声件与连接部平行设置。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减小第一发声单元的体积,节省空间还能够有利于提高发声质量,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音频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发声单元


技术介绍

1、随着技术的发展,耳机等带有音频功能的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提高耳机的出音质量,耳机的发声单元通常可以包括中低音单元和高音单元,由于发声单元的数量增加导致发声单元占用的空间增加,通常将中低音单元放置于前腔,高音单元放置于耳机的导声管中,然而由于高音单元的体积较大,导致导声管的体积增加,耳机体积增加,佩戴舒适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发声单元,用于优化可穿戴设备及发声单元的结构。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音口、腔体和出音通道,所述出音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腔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音口连通;

4、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至少包括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位于所述出音通道,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位于所述腔体;

5、其中,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包括发声装置和安装支架,所述发声装置包括发声件,沿所述发声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发声装置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支架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固定部通过悬臂连接,所述发声装置安装于所述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音通道的轴线方向具有夹角,所述发声件沿其出音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出音通道径向的尺寸。

6、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由于将第一发声单元设置在了出音通道,发声件沿其出音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出音通道径向的尺寸,即发声件为扁平状结构。另外,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出音通道的轴线方向具有夹角,发声件与连接部平行设置。相较于现有的高音单元,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发声单元的可以减小发射件的厚度,减小发声件在出音通道的轴向占用的空间,能够降低发声装置的尺寸超出出音通道的轴向尺寸的可能。因此,减少了发声单元占用的腔体空间,从而可以调整电池的位置以及体积,有利于增加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同时,相较于仅设置一个发声单元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通过设置分别设置负责高音的第一发声单元和负责中低音的第二发声单元,可以在不损失中低音的前提下,提高高音质量,并且使带宽得拓展。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沿所述发声件的出音方向,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发声件的一侧,且与所述发声件连接。

8、由于发声件的结构强度较低,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因此,可以通过设置结构强度相对较高且具有一定形变能力的金属件对发声件的结构进行补强,从而降低发声件在使用过程中损坏的可能。支撑件和发声件贴合可以增大二者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支撑件对于发声件的支撑作用。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件包括至少一层发声层。

10、通过设置多层发声层不仅有利于增强发声件的整体结构强度,能够有利于增强发声件的振动效果,进而有利于提高发声装置的发声质量。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层的材料为锆钛酸铅压电陶瓷。

12、锆钛酸铅压电陶瓷具有耐振动、灵敏度较高加个偏移的优点。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层的材料为驻极体材料。

14、驻极体材料的结构强度较高,在实际使用时可以省去支撑件,有利于简化发声装置的结构,进而减小发声装置沿出音通道的轴向的尺寸。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层的材料为铁电共聚物。

16、铁电共聚物的结构强度较高,在实际使用时可以省去支撑件,有利于简化发声装置的结构,进而减小发声装置沿出音通道的轴向的尺寸。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固定部平行设置。

18、通过使连接部和固定部平行设置,有利于减小第一发声单元沿出音通道轴向的尺寸,进而可以减小第一发声单元所需的空间,从而降低第一发声单元伸出出音通道,占用腔体空间的可能。

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悬臂包括主体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位于所述主体段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均与所述主体段之间具有夹角;

20、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21、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可以便于悬臂与连接部以及固定部连接,而且,通过使第一连接段与主体段之间具有夹角,可以在安装的时候使得发声装置可以垂直或近似垂直于出音通道的轴向,因此可以使发声装置所产生的声波沿出音通道的轴向传播,从而可以减少声波在传递过程中的反射,有利于提高传声质量,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段包括本体部和至少一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本体部连接,且所述延伸部的至少部分沿所述出音通道的周向设置;

23、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出音通道的侧壁连接,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

24、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加主体段的与出音通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第一发声单元安装的稳定性,延伸部沿出音通道的周向设置,在连接时可以与出音通道的侧壁贴合,从而可以减小占用的出音通道的空间,进而降低对于出音通道的传音效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2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缺口,所述缺口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方向延伸。

26、缺口可以减少第一发声单元对于第二发声单元发声的阻碍,用于使第二发声单元的声音通过以使第二发声单元的声音能够传递至出音口,进而传递至人耳。同时,通过设置缺口可以使连接部能够相对于延伸段运动,从而降低延伸段与出音通道侧壁的连接对于连接部运动的限制,从而可以便于发声件在受到不同方向的电场时产生振动,有利于提高第一发声单元的发声质量。

2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所述悬臂和所述固定部平行设置。

28、这样的设计可以是安装支架形成平面结构,降低加工难度。同时,这样的设计还可以减小安装支架的体积,尤其是安装支架沿出音通道的轴向的尺寸,从而有利于减小第一发声单元的体积,降低第一发声单元在出音通道所占用的空间,进而降低第一发声单元对于可穿戴设备出音效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2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悬臂与所述连接部平行设置,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悬臂之间具有夹角。

30、这样的设计使安装支架的结构更加灵活,通过使固定部与悬臂之间具有夹角,可以便于固定部与可穿戴设备的壳体连接,有利于增大固定部与壳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固定部可以和悬臂、连接部垂直设置,即固定部的延伸方向可以平行于出音通道的侧壁,以便于与出音通道的侧壁贴合,从而可以省去在出音通道的内壁设置安装部,在增大接触面积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固定部对于出音通道的影响。

3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沿所述发声件的出音方向,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发声件的一侧,且与所述发声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件包括至少一层压电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层的材料为锆钛酸铅压电陶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层的材料为驻极体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层的材料为铁电共聚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固定部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包括主体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位于所述主体段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均与所述主体段之间具有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段包括本体部和至少一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本体部连接,且所述延伸部的至少部分沿所述出音通道的周向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缺口,所述缺口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所述悬臂和所述固定部平行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与所述连接部平行设置,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悬臂之间具有夹角。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弯折段,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弯折段连接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耳道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所述发声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出音通道的轴向的投影中,部分所述发声装置的投影位于所述连接部的投影范围外。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发声装置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音通道的轴线方向垂直。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至少包括两个发声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包括第一发声装置和第二发声装置,沿所述出音通道的轴向,所述第一发声装置到所述出音口的距离和所述第二发声装置到所述出音口的距离相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第一发声装置和第二发声装置,所述第一发声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发声装置靠近所述出音口的一侧,且沿所述出音通道的周向,所述第一发声装置的投影和所述第二发声装置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发声装置的谐振频率相同。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发声装置的谐振频率不同。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包括通孔,沿所述出音通道的轴向,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发声单元。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信号器,所述信号器安装于所述壳体,用于导入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保护器件,所述保护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用于保护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电子元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器件为阻性器件。

27.一种发声单元,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元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沿所述发声件的出音方向,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发声件的一侧,且与所述发声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件包括至少一层压电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层的材料为锆钛酸铅压电陶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层的材料为驻极体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层的材料为铁电共聚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固定部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包括主体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位于所述主体段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均与所述主体段之间具有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段包括本体部和至少一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本体部连接,且所述延伸部的至少部分沿所述出音通道的周向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缺口,所述缺口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所述悬臂和所述固定部平行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与所述连接部平行设置,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悬臂之间具有夹角。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弯折段,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弯折段连接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耳道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所述发声装置。

1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玲柯有和陈雪华吕华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