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发电机外机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693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4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电发电机外机座,包括外机座本体、第一冷却外壳、第二冷却外壳和出线盒,所述第一冷却外壳和第二冷却外壳结构相同,并且分别位于外机座本体的两端,所述出线盒与第一冷却外壳连接,出线盒位于第一冷却外壳下方,所述外机座本体、第一冷却外壳和第二冷却外壳三者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外壳和出线盒彼此连通。本技术所述的核电发电机外机座,设计合理,易于组装,能及时带走核电发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同时还能提高核电发电机的稳定性和维护便捷性,从而增强核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电机机座,具体涉及一种核电发电机外机座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随着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突出, 对发电设备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核电设备是发电设备中应用及其广泛的一种。由于核电发电机的功率较大,核电发电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必须采取冷却措施,如果无法及时排出热量,则会影响到核电发电机的正常工作,现有的发电机外壳无法直接用于大型的核电发电机,难以达到核电发电机的散热要求。

2、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研发出一种核电发电机外机座。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电发电机外机座,设计合理,易于组装,能及时带走核电发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同时还能提高核电发电机的稳定性和维护便捷性,从而增强核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技术方案:一种核电发电机外机座,包括外机座本体、第一冷却外壳、第二冷却外壳和出线盒,所述第一冷却外壳和第二冷却外壳结构相同,并且分别位于外机座本体的两端,所述出线盒与第一冷却外壳连接,出线盒位于第一冷却外壳下方,所述外机座本体、第一冷却外壳和第二冷却外壳三者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外壳和出线盒彼此连通。

3、本技术所述的核电发电机外机座,将第一冷却外壳和第二冷却外壳安装在外机座本体两端作为通风通道,增强冷却效果,从而降低外机座内部和相关部件的温度,维持核电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温度,外机座本体、第一冷却外壳和第二冷却外壳之间相互连通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外机座本体受到振动或其他外部力量的影响时能提供额外的支撑;出线盒连接到第一冷却外壳,便于电能输出和维护,这种连接方式使电缆、管道等布线更加方便,减少故障的风险,简化维护程序。

4、进一步的,上述的核电发电机外机座,所述外机座本体包括机座外壳、一组第一中壁、一组第二中壁和一组连接管,所述机座外壳为圆柱形的空心壳体结构,所述第一中壁和第二中壁均同轴设置在机座外壳内部,所述第一中壁设置在机座外壳两端,第二中壁安装在第一中壁之间,所述连接管贯穿第一中壁和第二中壁,并将第一中壁和第二中壁固定。第一中壁和第二中壁同轴设置并且通过连接管连接使得整个结构具有较高的刚度,提高外机座本体的稳定性和抗振性,确保其在核电发电机的运行中能够承受各种外部力量;第一中壁和第二中壁在机座外壳内部能形成复杂的冷却通道,优化冷却效果,有效降低核电发电机和相关部件的温度,确保核电发电机的正常运行。

5、进一步的,上述的核电发电机外机座,所述机座外壳的上半部分圆周面上还安装有第一通风罩和第二通风罩,所述第一通风罩与第二通风罩结构相同,均为半圆形的柱状结构,所述第一通风罩的一端同时还与第一冷却外壳连接,所述第二通风罩的一端与第二冷却外壳连接, 使得第一冷却外壳、第二冷却外壳分别通过第一通风罩、第二通风罩连通外机座本体。第一通风罩和第二通风罩能帮助引导和增加空气流动,提高核电发电机外机座的冷却效果和通风效率,维持核电发电机在适当温度范围内运行;第一通风罩和第二通风罩的半圆形柱状结构使得它们与机座外壳的上半部分紧密结合,增加了核电发电机外机座的整体结构一体性。

6、进一步的,上述的核电发电机外机座,还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结构相同,分别安装在第一冷却外壳和第二冷却外壳的端面上,并且与外机座本体的位置相对。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安装能够增强第一冷却外壳和第二冷却外壳的散热能力,延长第一冷却外壳和第二冷却外壳的使用寿命。

7、进一步的,上述的核电发电机外机座,所述第一端盖包括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的端面上均设有半圆形开口,所述上端盖的开口半径大于下端盖的开口半径。上端盖和下端盖的半圆形开口提供通风和冷却效果,不同大小的开口半径可以影响气流速度和方向。上端盖的较大开口半径能提供更快的气流速度,有助于控制气流在核电发电机外机座内的分布,从而增强冷却效果。

8、进一步的,上述的核电发电机外机座,还包括若干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安装在所述外机座本体、第一冷却外壳、第二冷却外壳的两侧,并且同侧的若干支撑座均位于同一高度。支撑座的安装能增加核电发电机外机座的结构稳定性,减少核电发电机外机座在振动或其他外部力量作用下的变形和摇晃,同侧的支撑座位于同一高度,可以均匀分配核电发电机外机座的负荷,减少局部应力集中。

9、进一步的,上述的核电发电机外机座,所述外机座本体、第一冷却外壳、第二冷却外壳和出线盒均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焊接是一种高强度的连接方式,确保外机座本体、第一冷却外壳、第二冷却外壳和出线盒之间的连接牢固,提高核电发电机外机座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其能够承受外部负荷和振动。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1、(1)本技术所述的核电发电机外机座,设计合理,易于组装,能及时带走核电发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同时还能提高核电发电机的稳定性和维护便捷性,从而增强核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12、(2)本技术所述的核电发电机外机座,外机座本体采用了复杂的冷却通道设计,通风罩的设计有助于提高核电发电机外机座的冷却和通风效率,维持合适的运行温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电发电机外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机座本体(1)、第一冷却外壳(2)、第二冷却外壳(3)和出线盒(4),所述第一冷却外壳(2)和第二冷却外壳(3)结构相同,并且分别位于外机座本体(1)的两端,所述出线盒(4)与第一冷却外壳(2)连接,出线盒(4)位于第一冷却外壳(2)下方,所述外机座本体(1)、第一冷却外壳(2)和第二冷却外壳(3)三者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外壳(2)和出线盒(4)彼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发电机外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座本体(1)包括机座外壳(11)、一组第一中壁(12)、一组第二中壁(13)和一组连接管(14),所述机座外壳(11)为圆柱形的空心壳体结构,所述第一中壁(12)和第二中壁(13)均同轴设置在机座外壳(11)内部,所述第一中壁(12)设置在机座外壳(11)两端,第二中壁(13)安装在第一中壁(12)之间,所述连接管(14)贯穿第一中壁(12)和第二中壁(13),并将第一中壁(12)和第二中壁(13)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发电机外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外壳(11)的上半部分圆周面上还安装有第一通风罩(111)和第二通风罩(112),所述第一通风罩(111)与第二通风罩(112)结构相同,均为半圆形的柱状结构,所述第一通风罩(111)的一端同时还与第一冷却外壳(2)连接,所述第二通风罩(112)的一端与第二冷却外壳(3)连接, 使得第一冷却外壳(2)、第二冷却外壳(3)分别通过第一通风罩(111)、第二通风罩(112)连通外机座本体(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发电机外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端盖(21)和第二端盖(31),所述第一端盖(21)和第二端盖(31)结构相同,分别安装在第一冷却外壳(2)和第二冷却外壳(3)的端面上,并且与外机座本体(1)的位置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电发电机外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21)包括上端盖(211)和下端盖(212),所述上端盖(211)和下端盖(212)的端面上均设有半圆形开口,所述上端盖(211)的开口半径大于下端盖(212)的开口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发电机外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支撑座(5),所述支撑座(5)安装在所述外机座本体(1)、第一冷却外壳(2)、第二冷却外壳(3)的两侧,并且同侧的若干支撑座(5)均位于同一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发电机外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座本体(1)、第一冷却外壳(2)、第二冷却外壳(3)和出线盒(4)均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发电机外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机座本体(1)、第一冷却外壳(2)、第二冷却外壳(3)和出线盒(4),所述第一冷却外壳(2)和第二冷却外壳(3)结构相同,并且分别位于外机座本体(1)的两端,所述出线盒(4)与第一冷却外壳(2)连接,出线盒(4)位于第一冷却外壳(2)下方,所述外机座本体(1)、第一冷却外壳(2)和第二冷却外壳(3)三者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外壳(2)和出线盒(4)彼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发电机外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座本体(1)包括机座外壳(11)、一组第一中壁(12)、一组第二中壁(13)和一组连接管(14),所述机座外壳(11)为圆柱形的空心壳体结构,所述第一中壁(12)和第二中壁(13)均同轴设置在机座外壳(11)内部,所述第一中壁(12)设置在机座外壳(11)两端,第二中壁(13)安装在第一中壁(12)之间,所述连接管(14)贯穿第一中壁(12)和第二中壁(13),并将第一中壁(12)和第二中壁(13)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发电机外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外壳(11)的上半部分圆周面上还安装有第一通风罩(111)和第二通风罩(112),所述第一通风罩(111)与第二通风罩(112)结构相同,均为半圆形的柱状结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云龙朱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巨能发电配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