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器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980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电机组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器罩。冷却器罩包括间隔排布的前端板、内隔板、后端板;在前端板与内隔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框架,在内隔板与后端板之间连接有多个筋板;前端板、内隔板、后端板、支撑框架、筋板共同构成一刚性主体;在刚性主体的两侧分设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刚性主体的上下分设顶板和底板;刚性主体中央形成前后贯通的圆柱形空腔;环绕圆柱形空腔具有弧形围板,其上下均留有缺口,形成上下相对的通风通道。冷却器罩设计合理易于组装牢固可靠,能够确保在长期运行过程抵御发电机组的持续振动,内部具有高效率的通风冷却流道,从而快速带走发电机组线圈和铁芯产生的热量,维持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常运行。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器罩


[0001]本技术属于发电机组冷却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冷却器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用电需求增大,对发电设备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推进发电设备的改进升级成为了重中之重。
[0003]发电机组工作时存在铜损和铁损,随着发电机组的运行,内部铁芯、线圈温度逐渐升高,为了防止线圈过热损毁及绝缘材料老化以延长发电机的使用寿命,必须采取冷却措施,将线圈和铁芯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从而维持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0004]因此,冷却系统是发电机组发电能力的重要限制因素,冷却速率的增强可以大幅度增加发电效率,而冷却器罩是冷却系统的关键部件。冷却器罩结构复杂且加工困难,一直以来,如何开发一种散热效率高、整体结构可靠、且易于加工制造的冷却器罩,成为冷却系统研发的重点与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却器罩在散热效率、整体结构可靠性、加工难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冷却器罩,以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的冷却器罩,包括间隔排布的前端板、内隔板、后端板;在前端板与内隔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框架,在内隔板与后端板之间连接有多个筋板;前端板、内隔板、后端板、支撑框架、筋板共同构成一刚性主体;在刚性主体的两侧分设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刚性主体的上下分设顶板和底板;前端板、内隔板、后端板的中央均具有圆形通孔,从而在刚性主体中央形成前后贯通的圆柱形空腔;在刚性主体上还固定有环绕圆柱形空腔的弧形围板;弧形围板上下均留有缺口,并且在顶板和底板上对应留有缺口,从而在刚性主体内形成上下相对的上通风通道和下通风通道;在上通风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上通道侧板,在下通风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下通道侧板。
[0007]本技术提供的冷却器罩,其刚性主体具有分层结构,各零部件定位和组装方便,结合外周的第一侧板、第二侧、顶板和底板,形成一个结构稳固可靠的高刚性围框,确保在长期运行过程能够抵御发电机组的持续振动。在冷却器罩中央形成用于冷却发电机组的圆柱形空腔,利用前端板、内隔板以及多个通道侧板在圆柱形空腔上下形成彼此相对的上通风通道和下通风通道,接入空气冷却机组即可对圆柱形空腔区域形成高效的对流冷却作用,将发电机组线圈和铁芯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从而维持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0008]进一步地,上述冷却器罩中,在上通风通道内设有平行于上通道侧板的上导流板,在下通风通道内设有平行于下通道侧板的下导流板,以引导气流形成上下流动的稳定流场。
[0009]进一步地,上述冷却器罩中,弧形围板设置在前端板与内隔板之间,上通风通道和下通风通道也位于前端板与内隔板之间。
[0010]进一步地,上述冷却器罩中,在内隔板上且围绕圆柱形空腔固定有一组连接扣。
[0011]进一步地,上述冷却器罩中,在第一侧板上固定有第一支撑座,在第二侧板上固定有第二支撑座。
[0012]进一步地,上述冷却器罩中,在顶板的两侧均设有观察口。
[0013]进一步地,上述冷却器罩中,在前端板上开设有检修口。
[0014]进一步地,上述冷却器罩中,构成冷却器罩的结构件通过焊接彼此连接形成一刚性整体,可以显著提升整个冷却器罩的牢固性,也易于进行整体热处理,以消除组装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
[0015]进一步地,上述冷却器罩中,在上通风通道内具有上导管,一端引至前端板,另一端引至内隔板与后端板之间的空腔内;在下通风通道内具有下导管,一端引至前端板,另一端引至内隔板与后端板之间的空腔内。
[0016]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冷却器罩,设计合理,易于组装,结构紧凑且牢固可靠,能够确保在长期运行过程抵御发电机组的持续振动,内部具有高效率的通风冷却流道,从而快速带走发电机组线圈和铁芯产生的热量,维持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0017]图1和图2为却器罩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3为却器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和图5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中,前端板1、内隔板2、后端板3、支撑框架4、筋板5、第一侧板91、第二侧板92、顶板93、底板94、弧形围板6、上通风通道61、下通风通道62、上通道侧板611、下通道侧板621、上导流板612、下导流板622、连接扣21、第一支撑座911、第二支撑座921。、观察口931、检修口11、上导管613、下导管6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旨在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应理解为是一种限制。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理解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
“ꢀ
第一”、
“ꢀ
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
包括”或者
“ꢀ
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
连接”或者
“ꢀ
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
上”、
“ꢀ
下”、
“ꢀ
左”、
“ꢀ
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至3所示的却器罩,其中,图1和图2示意了冷却器罩的整体结构,图3示意了冷却器罩的内部结构。该冷却器罩包括间隔排布的前端板1、内隔板2、后端板3;在前端板1
与内隔板2之间连接有支撑框架4,在内隔板2与后端板3之间连接有多个筋板5;前端板1、内隔板2、后端板3、支撑框架4、筋板5共同构成一刚性主体;在刚性主体的两侧分设第一侧板91和第二侧板92,在刚性主体的上下分设顶板93和底板94;前端板1、内隔板2、后端板3的中央均具有圆形通孔,从而在刚性主体中央形成前后贯通的圆柱形空腔;在刚性主体上还固定有环绕圆柱形空腔的弧形围板6;弧形围板6上下均留有缺口,并且在顶板93和底板94上对应留有缺口,从而在刚性主体内形成上下相对的上通风通道61和下通风通道62;图4示意了上通风通道61的结构,图5示意了下通风通道62的结构;在上通风通道61的两侧分别设置上通道侧板611,在下通风通道62的两侧分别设置下通道侧板621。
[0025]本实施例中,在上通风通道61内设有平行于上通道侧板611的上导流板612,在下通风通道62内设有平行于下通道侧板621的下导流板622。
[0026]本实施例中,弧形围板6设置在前端板1与内隔板2之间,上通风通道61和下通风通道62也位于前端板1与内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器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排布的前端板(1)、内隔板(2)、后端板(3);在所述前端板(1)与所述内隔板(2)之间连接有支撑框架(4),在所述内隔板(2)与所述后端板(3)之间连接有多个筋板(5);所述前端板(1)、内隔板(2)、后端板(3)、支撑框架(4)、筋板(5)共同构成一刚性主体;在所述刚性主体的两侧分设第一侧板(91)和第二侧板(92),在所述刚性主体的上下分设顶板(93)和底板(94);所述前端板(1)、内隔板(2)、后端板(3)的中央均具有圆形通孔,从而在所述刚性主体中央形成前后贯通的圆柱形空腔;在所述刚性主体上还固定有环绕所述圆柱形空腔的弧形围板(6);所述弧形围板(6)上下均留有缺口,并且在所述顶板(93)和底板(94)上对应留有缺口,从而在所述刚性主体内形成上下相对的上通风通道(61)和下通风通道(62);在所述上通风通道(61)的两侧分别设置上通道侧板(611),在所述下通风通道(62)的两侧分别设置下通道侧板(6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器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通风通道(61)内设有平行于上通道侧板(611)的上导流板(612),在所述下通风通道(62)内设有平行于下通道侧板(621)的下导流板(622)。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巨能发电配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