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机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529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43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机及车辆。充电机包括:电路板,电路板包括相连的主体部及绝缘部,电路板还具有通孔,通孔贯穿于主体部及绝缘部;场效应管,场效应管贴附于电路板的主体部;第一冷却件,第一冷却件设置于电路板背离场效应管的一侧,第一冷却件邻近于电路板的绝缘部设置并至少部分正对于场效应管,且第一冷却件与电路板之间具有间隙;及导热组件,导热组件包括第一导热件及第二导热件,第一导热件填充于通孔内,并在场效应管与第一冷却件之间进行导热,第二导热件填充于第一冷却件与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内,并在电路板与第一冷却件之间进行导热,从而可以对场效应管及电路板进行高效地散热,进而有效提升充电机及车辆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机及车辆


技术介绍

1、车载充电机是将电网上的交流电转换成能够满足电动汽车电池充电要求的直流电,并按照电池特性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保护与控制,避免由于充电不当而对电池造成损坏,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零部件。

2、目前大多数电动汽车通常将车载充电机和(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dc-dc)直流转换器进行了集成,但是车载充电机中的(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开关管通常使用插件mos管,插件mos管的体积大、价格贵且组装工艺复杂,其所需空间尺寸大,不利于车载充电机功率密度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机及车辆,可以有效提升充电机的空间利用效率及安全可靠性。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机,所述充电机包括:

3、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相连的主体部及绝缘部,所述电路板还具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于所述主体部及所述绝缘部;

4、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贴附于所述电路板的主体部;

5、第一冷却件,所述第一冷却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场效应管的一侧,所述第一冷却件邻近于所述电路板的绝缘部设置并至少部分正对于所述场效应管,且所述第一冷却件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具有间隙;及

6、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包括第一导热件及第二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填充于所述通孔内,并在所述场效应管与所述第一冷却件之间进行导热,所述第二导热件填充于所述第一冷却件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内,并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冷却件之间进行导热。

7、其中,所述场效应管包括场效应管主体及引脚,所述场效应管主体贴附于所述电路板,且所述场效应管主体至少部分正对于所述通孔,所述引脚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场效应管主体,所述引脚的另一端贴附并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8、其中,所述充电机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冷却件为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冷却件包括依次弯折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及所述第三侧壁共同围设形成第一冷却腔,所述第一冷却腔用于收容冷却介质,且所述第二侧壁至少部分正对于所述场效应管设置。

9、其中,所述充电机还包括第一盖板及压条,所述第一盖板抵接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壳体共同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电路板、所述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冷却件及所述导热组件;所述压条的一面抵接于所述第一盖板,所述压条的另一面抵接于所述场效应管,并对所述场效应管进行限位。

10、其中,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冷却件层叠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冷却件之间的间隙具有尺寸范围h1,其中,0.2mm≤h1≤0.5mm。

11、其中,所述充电机还包括绝缘膜,所述绝缘膜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邻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并将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电路板绝缘设置。

12、其中,所述充电机还包括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场效应管的一侧,所述磁性元件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且所述磁性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一冷却件的第三侧壁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一冷却件进行散热。

13、其中,所述充电机包括至少两个相邻且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冷却件,所述磁性元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冷却件之间,并通过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冷却件进行散热。

14、其中,所述充电机还包括第二冷却件及第二盖板,所述第二冷却件设置于所述磁性元件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件背离所述磁性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冷却件共同围设形成第二冷却腔,所述第二冷却腔至少部分正对于所述磁性元件设置。

15、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

16、车辆本体;

17、用电器件,所述用电器件承载于所述车辆本体;

18、所述充电机,所述充电机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内,用于接收交流电,并将交流电转换为第一直流电;

19、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充电机电连接,接收所述第一直流电流并储能;

20、所述充电机还包括直流转换器,所述直流转换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电连接,且用于将第一直流电转换为第二直流电,并将所述第二直流电输出至所述用电器件以为所述用电器件供电,其中,所述第二直流电的电电压值小于所述第一直流电的电压值。

21、所述充电机包括电路板、场效应管、第一冷却件及导热组件。所述场效应管贴附于所述电路板的主体部,可以有效减小所述场效应管在所述充电机中的空间占用,且贴片式的所述场效应管相较于插件式场效应管的价格较低,所述场效应管的组装工艺也相对简单,从而降低工艺成本,且提升所述充电机的空间利用效率,并使得所述充电机的功率密度得到有效提升。所述第一冷却件邻近于所述电路板的绝缘部设置并至少部分正对于所述场效应管,且所述电路板还具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于所述电路板的主体部及绝缘部。所述第一导热件填充于所述通孔内,并在所述场效应管与所述第一冷却件之间进行导热,所述第二导热件填充于所述第一冷却件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内,并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冷却件之间进行导热,从而可以对所述场效应管及所述电路板进行高效地散热,避免所述场效应管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产生堆积而烧坏,进而有效提升所述充电机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包括场效应管主体及引脚,所述场效应管主体贴附于所述电路板,且所述场效应管主体至少部分正对于所述通孔,所述引脚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场效应管主体,所述引脚的另一端贴附并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冷却件为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冷却件包括依次弯折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及所述第三侧壁共同围设形成第一冷却腔,所述第一冷却腔用于收容冷却介质,且所述第二侧壁至少部分正对于所述场效应管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还包括第一盖板及压条,所述第一盖板抵接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壳体共同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电路板、所述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冷却件及所述导热组件;所述压条的一面抵接于所述第一盖板,所述压条的另一面抵接于所述场效应管,并对所述场效应管进行限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冷却件层叠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冷却件之间的间隙具有尺寸范围H1,其中,0.2mm≤H1≤0.5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还包括绝缘膜,所述绝缘膜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邻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并将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电路板绝缘设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还包括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场效应管的一侧,所述磁性元件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且所述磁性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一冷却件的第三侧壁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一冷却件进行散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包括至少两个相邻且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冷却件,所述磁性元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冷却件之间,并通过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冷却件进行散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还包括第二冷却件及第二盖板,所述第二冷却件设置于所述磁性元件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件背离所述磁性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冷却件共同围设形成第二冷却腔,所述第二冷却腔至少部分正对于所述磁性元件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包括场效应管主体及引脚,所述场效应管主体贴附于所述电路板,且所述场效应管主体至少部分正对于所述通孔,所述引脚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场效应管主体,所述引脚的另一端贴附并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冷却件为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冷却件包括依次弯折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及所述第三侧壁共同围设形成第一冷却腔,所述第一冷却腔用于收容冷却介质,且所述第二侧壁至少部分正对于所述场效应管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还包括第一盖板及压条,所述第一盖板抵接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壳体共同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电路板、所述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冷却件及所述导热组件;所述压条的一面抵接于所述第一盖板,所述压条的另一面抵接于所述场效应管,并对所述场效应管进行限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冷却件层叠方向的方向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小龙程静陈杰江宝迪宋安国吴壬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