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听诊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529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43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听诊器,包括拾音部分、传导部分以及听音部分,所述拾音部分通过所述传导部分与所述听音部分连接;听音部分有两组,两组听音部分均包括耳挂部、腔壳、隔音罩、活动管、调节导管、固定架以及耳塞;本技术基于传统听诊器的拾音原理,对听音部分进行改进,增设的隔音罩能够有效对医生耳部进行罩设进而对外界环境的其他杂音进行阻断、隔绝的效果;同时利用腔壳、活动管、调节导管、固定架构成了一个活动结构,已实现对位于隔音罩内的耳塞能够进行位置调节,进而在将隔音罩戴好后能够将耳塞便捷的塞入医生的外耳道内,进而通过拾音部分进行拾音,再由传导部分、调节导管、耳塞传入医生耳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听诊器


技术介绍

1、心血管内科即心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2、心脏听诊作为心内科中最常规的体格检查,广泛的应用于心血管病的早期诊断中。心脏听诊是将听诊器胸件置于心前区,探听心脏搏动声音以了解心脏状态的诊断方法,在心脏检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诊断心脏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心脏听诊包括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及心包摩擦音等。

3、在进行心脏听诊时需要借助听诊器辅助。医生利用传统的听诊器在进行心脏听诊时,时长会受到诊室中其他声音的干扰,导致医生对听诊器拾取的声音进行判断时存在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听诊器,在听音部分增设隔音罩以实现对外界其他声音进行隔绝、屏蔽,以确保对拾音部分拾取的声音进行精准听取后进行诊断。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听诊器,包括拾音部分、传导部分以及听音部分,所述拾音部分通过所述传导部分与所述听音部分连接;

3、所述听音部分有两组,两组听音部分均包括:

4、耳挂部,用于悬挂在医生耳朵上的,

5、腔壳,设置在所述耳挂部下端且左侧壁、右侧壁相对设置有第一通孔,

6、隔音罩,设置在腔壳上且位于两个腔壳相对面上且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位置相对,

7、活动管,一端位于腔壳远离所述隔音罩一侧外、另一端活动贯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位于隔音罩内,且活动管侧壁上开设有通槽,

8、调节导管,一端贯穿腔壳下表面且固定设置在腔壳上、另一端穿过所述通槽从活动管的另一端出口穿出且位于隔音罩内,所述传导部分与调节导管固定在腔壳上的一端连接,

9、固定架,一端设置在活动管另一端,

10、耳塞,设置在所述固定架另一端上且与所述调节导管另一端连接。

11、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耳挂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作为后挂部用于悬挂在医生后脑部位。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段包括:

13、连接杆,有两个,

14、卡环,有两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端部,所述卡环上设置有穿孔,

15、每个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连接杆上设置卡环的穿孔且与耳挂部连接。

16、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为t型结构的限位卡槽,所述卡环的穿孔内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卡槽对应且为t型结构的限位块。

17、进一步地,所述隔音罩包括:

18、罩体,设置在腔壳上,

19、胶垫层,设置在罩体上且位于远离腔壳一侧的边上,

20、棉垫层,设置在罩体处与胶垫层接触面外的其余外露面上。

21、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管外侧壁上设置有胶套,

22、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为孔径尺寸相同,为r1,

23、所述活动管管径为r2,

24、胶套的厚度与r1-r2的比值为1:0.8~0.9。

25、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管位于隔音罩内的端口处设置有限位环且另一端端口处设置有限位封盖;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限位环上。

26、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环上设置有卡孔,所述固定架包括一端卡接在所述卡孔内的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杆另一端的固定环,所述耳塞设置在固定环上。

27、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有两个,两个支撑杆构成的平面为漏斗状结构。

28、本技术的工作方法:使用前,将耳挂部用于悬挂在医生耳朵上并保证隔音罩罩设在耳部处,通过手持活动管外露在腔壳远离隔音罩一侧外的部分,调节耳塞塞入外耳道内,然后进行使用。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30、1、本技术基于传统听诊器的拾音原理,对听音部分进行改进,增设的隔音罩能够有效对医生耳部进行罩设进而对外界环境的其他杂音进行阻断、隔绝的效果。

31、2、本技术同时利用腔壳、活动管、调节导管、固定架构成了一个活动结构,已实现对位于隔音罩内的耳塞能够进行位置调节,进而在将隔音罩戴好后能够将耳塞便捷的塞入医生的外耳道内,进而通过拾音部分进行拾音,再由传导部分、调节导管、耳塞传入医生耳中。

32、3、本技术整体结构实际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适合大量推广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听诊器,包括拾音部分(1)、传导部分(2)以及听音部分(3),所述拾音部分(1)通过所述传导部分(2)与所述听音部分(3)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听诊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耳挂部(31)之间设置有连接段(310),所述连接段(310)作为后挂部用于悬挂在医生后脑部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310)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11)上设置有为T型结构的限位卡槽(3110),所述卡环(312)的穿孔内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卡槽(3110)对应且为T型结构的限位块(31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罩(33)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管(34)外侧壁上设置有胶套(34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管(34)位于隔音罩(33)内的端口处设置有限位环(342)且另一端端口处设置有限位封盖(343);所述固定架(36)设置在所述限位环(342)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342)上设置有卡孔,所述固定架(36)包括一端卡接在所述卡孔内的支撑杆(361),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杆(361)另一端的固定环(362),所述耳塞(37)设置在固定环(362)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61)有两个,两个支撑杆(361)构成的平面为漏斗状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听诊器,包括拾音部分(1)、传导部分(2)以及听音部分(3),所述拾音部分(1)通过所述传导部分(2)与所述听音部分(3)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听诊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耳挂部(31)之间设置有连接段(310),所述连接段(310)作为后挂部用于悬挂在医生后脑部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310)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11)上设置有为t型结构的限位卡槽(3110),所述卡环(312)的穿孔内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卡槽(3110)对应且为t型结构的限位块(31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罩(33)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奥林周慧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