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及无人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269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4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及无人车,属于无人车、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包括架体组件、雷达组件、传感器组件、天线组件和控制板组件,架体组件包括主支架、第一盖板,主支架和第一盖板沿第一方向设置形成容置腔;雷达组件设于第一盖板背离主支架的一侧;传感器组件和天线组件设于容置腔内,传感器组件包括多个传感器,多个传感器朝向外周设置,控制板组件设于主支架背离第一盖板的一侧,雷达组件、传感器组件和天线组件均与控制板组件通讯连接,解决了传感器分散安装于车身导致生产组装、后期维护以及传感器标定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人车、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尤其涉及一种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及无人车


技术介绍

1、为满足无人车自动驾驶要求,无人车的车身上设有多个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对采集的数据叠加后用以控制无人车行驶,达到避障的目的。传感器的安装精度影响了传感器的标定难度,传感器的布局影响了可视化范围,因此,传感器的布局以及安装精度等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传感器分散安装于车身以保证可视化范围,然而,给生产组装、后期维护以及传感器的标定带来了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及无人车,解决传感器分散安装于车身导致生产组装、后期维护以及传感器标定难度大的问题。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方面,提供一种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包括:

4、架体组件,包括主支架和第一盖板,所述主支架和所述第一盖板沿第一方向设置形成容置腔;

5、雷达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盖板背离所述主支架的一侧;

6、传感器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多个传感器,多个所述传感器朝向外周设置;

7、天线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8、控制板组件,设于所述主支架背离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所述雷达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和所述天线组件均与所述控制板组件通讯连接。

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组件和两个第二传感器组件,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设于所述天线组件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传感器组件对称设于所述天线组件沿第三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组件包括并排设于所述第一盖板和主支架间的5g天线模组和rtk定位天线,所述5g天线模组连接于主支架,所述rtk定位天线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为非金属材质的盖板。

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天线组件沿第三方向间隔排布。

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和外饰板,所述外饰板设于所述主支架和所述第一盖板之间,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多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探头裸露于所述外饰板,多个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外饰板均定位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一盖板均与所述主支架连接。

1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多个安装部,所述传感器一一对应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多个所述安装部呈夹角设置,以使多个所述传感器呈夹角设置。

1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腔沿第二方向的一侧设有通风口,所述外饰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设有通风孔,所述容置腔内还设有风扇,所述通风孔、所述风扇和所述通风口沿第二方向形成排风通道,所述控制板组件设于所述排风通道上且设于所述风扇和所述通风口之间。

1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板组件包括沿第三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所述无人车的控制模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主支架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设于所述风扇和所述通风口之间,所述散热器用于对所述第一控制板进行散热。

1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支架开设有避让孔,使所述第一控制板的主芯片和所述散热器通过第一导热层接触。

17、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无人车,包括车身和如上述的无人车的控制模组,所述架体组件连接于所述车身。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及无人车,雷达组件位于最顶层、传感器组件位于中层,其探头均能够裸露于外部实现不同高度位置的探测,传感器组件包括多个传感器实现多角度的探测,从而增大了可视化范围。控制板组件位于最底层,方便传感器的结构布局,避免影响传感器探测。天线组件位于中层,既能够发挥天线性能,又不会影响传感器的结构布局。将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分为上、中、下三层布置,能够保证可视化范围和天线性能,方便整体结构布局。

20、将雷达组件、传感器组件、天线组件和控制板组件集成安装于架体组件上,实现了集成化和模块化设计,通过提高架体组件的结构精度、传感器与架体组件的组装精度,从而可以提高传感器组件和雷达组件等的相对位置精度,方便生产组装、后期维护以及传感器标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3)包括第一传感器组件(31)和两个第二传感器组件(32),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31)设于所述天线组件(4)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传感器组件(32)对称设于所述天线组件(4)沿第三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4)包括并排设于所述第一盖板(12)和所述主支架(11)间的5G天线模组(41)和RTK定位天线(42),所述5G天线模组(41)连接于主支架(11),所述RTK定位天线(42)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12),所述第一盖板(12)为非金属材质的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天线组件(4)沿第三方向间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3)还包括安装支架(35)和外饰板(13),所述外饰板(13)设于所述主支架(11)和所述第一盖板(12)之间,所述传感器的探头裸露于所述外饰板(13),多个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外饰板(13)均定位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35),所述安装支架(35)和所述第一盖板(12)均与所述主支架(1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35)包括多个安装部(351),所述传感器一一对应安装于所述安装部(351),多个所述安装部(351)呈夹角设置,以使多个所述传感器呈夹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1A)沿第二方向的一侧设有通风口(1B),所述外饰板(13)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设有通风孔(1321),所述容置腔(1A)内还设有风扇(6),所述通风孔(1321)、所述风扇(6)和所述通风口(1B)沿第二方向形成排风通道,所述控制板组件(5)设于所述排风通道上且设于所述风扇(6)和所述通风口(1B)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组件(5)包括沿第三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控制板(51)和第二控制板(52),所述无人车的控制模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主支架(11)的散热器(7),所述散热器(7)设于所述容置腔(1A)内且设于所述风扇(6)和所述通风口(1B)之间,所述散热器(7)用于对所述第一控制板(51)进行散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11)开设有避让孔(111),使所述第一控制板(51)的主芯片(511)和所述散热器(7)通过第一导热层(8)接触。

10.一种无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无人车的控制模组,架体组件(1)连接于所述车身。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3)包括第一传感器组件(31)和两个第二传感器组件(32),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31)设于所述天线组件(4)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传感器组件(32)对称设于所述天线组件(4)沿第三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4)包括并排设于所述第一盖板(12)和所述主支架(11)间的5g天线模组(41)和rtk定位天线(42),所述5g天线模组(41)连接于主支架(11),所述rtk定位天线(42)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12),所述第一盖板(12)为非金属材质的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天线组件(4)沿第三方向间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的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3)还包括安装支架(35)和外饰板(13),所述外饰板(13)设于所述主支架(11)和所述第一盖板(12)之间,所述传感器的探头裸露于所述外饰板(13),多个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外饰板(13)均定位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35),所述安装支架(35)和所述第一盖板(12)均与所述主支架(1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贺
申请(专利权)人:新石器中研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