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极性器件衬底优化测试剥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0797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双极性器件衬底剥离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双极性器件衬底优化测试剥离装置,包括:固定板,剥离组件,还包括:滑槽,开设在所述固定板上表面;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部,且对称设置有两组;固定框,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方,且位于两侧所述滑块之间;放置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框上表面,且与所述固定框连通;凸轮带动配合杆向下移动,由于夹持板与延伸块滑动连接,使得夹持板因延伸块的限位,使其只能相对移动,从而对双极性器件的两侧进行夹持,通过采用吸附固定与夹持固定,两种固定方式,提高了夹持后的稳定性,防止在剥离时双极性器件出现晃动的情况,同时提高了剥离中双极性器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极性器件衬底剥离,具体为一种双极性器件衬底优化测试剥离装置


技术介绍

1、双极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又称为半导体三极管,它是通过一定的工艺将两个pn结结合在一起的器件,有pnp和npn两种组合结构;外部引出三个极:集电极,发射极和基极,集电极从集电区引出,发射极从发射区引出,基极从基区引出(基区在中间);bjt有放大作用,重要依靠它的发射极电流能够通过基区传输到达集电区而实现的,为了保证这一传输过程,一方面要满足内部条件,即要求发射区杂质浓度要远大于基区杂质浓度,同时基区厚度要很小,另一方面要满足外部条件,即发射结要正向偏置(加正向电压)、集电结要反偏置;bjt种类很多,按照频率分,有高频管,低频管,按照功率分,有小、中、大功率管,按照半导体材料分,有硅管和锗管等;其构成的放大电路形式有:共发射极、共基极和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2、现有的在废旧对双极性器件进行处理时,需要将双极性器件的衬底与器件整体进行剥离分离,现有的剥离装置在对衬底进行剥离时,大多数是将双极性器件放置在剥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极性器件衬底优化测试剥离装置,包括:固定板(1),剥离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极性器件衬底优化测试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上表面开设有连接槽(19),所述连接槽(19)对称设置有前后两组,所述固定板(1)表面通过连接槽(19)滑动连接有支撑块(20),所述支撑块(20)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箱(22),所述驱动箱(22)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转轴(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极性器件衬底优化测试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转轴(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极性器件衬底优化测试剥离装置,包括:固定板(1),剥离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极性器件衬底优化测试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上表面开设有连接槽(19),所述连接槽(19)对称设置有前后两组,所述固定板(1)表面通过连接槽(19)滑动连接有支撑块(20),所述支撑块(20)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箱(22),所述驱动箱(22)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转轴(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极性器件衬底优化测试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转轴(23)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4),所述第一锥齿轮(24)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支撑块(20)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螺纹杆(25),所述连接螺纹杆(25)贯穿并延伸至驱动箱(22)内部,并与所述驱动箱(22)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螺纹杆(25)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6),所述第二锥齿轮(26)与第一锥齿轮(24)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极性器件衬底优化测试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组件(2)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螺纹杆(25)表面的连接螺套(201),所述连接螺套(201)一侧与支撑板(21)滑动连接,所述连接螺套(201)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剥离气缸(202),所述剥离气缸(2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剥离板(203),所述剥离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迪郑东肖燕青戴磊张秀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华芯晶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