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0096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尘埃回收装置中,将回转式输送机的上侧的旋转轴设置为能够上下移动,并且利用将相对于上侧的旋转轴的引导部件的位置维持为一定的连结机构连结上侧的旋转轴和引导部件,使引导部件与上侧的旋转轴的上下移动连动。从而,即便设置环状体的调节机构也不需要在运送桨与引导部件之间预先确保间隙,且能够获得尘埃等的良好的运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尘埃回收装置,配设在路面清扫车的后部,用于将路面上的尘埃 等回收到设置在路面清扫车的上部的料斗(hopper)中。
技术介绍
作为尘埃回收装置已知有如下构成如本申请人的日本专利申请的公开公报的特 开2002-194719号公报(专利文献l)所示,在配置在车辆后轮的后方而向前方扫起路面上 的尘埃等的主刷(brush)的前方,设置垂直的回转式输送机(conveyor),并且在该回转式 输送机的上下任意一方设置与回转式输送机的回转方向反向旋转的反向旋转桨(paddle), 能够借助这些回转式输送机和反向旋转桨将由主刷扫起的尘埃等向上方运送而投入到车 辆上部的料斗中。 此外,图9(A)表示在回转式输送机的上方设置反向旋转桨的尘埃回收装置70, 这里的回转式输送机72具有驱动轴73(上侧的旋转轴),被轴支在壳体(casing) 71的 左右的侧板上而利用马达驱动而旋转;从动轴74,在该驱动轴73的下方被平行地轴支; 环状的链条(chain)75、75,被张设在分别设置在驱动轴73和从动轴74的两端的链轮(sprocket) 73a、74a之间;横长板状的运送桨76、76......,在左右的链条75、75之间隔着既定间隔架设多个。此外,反向旋转桨77为,在利用马达驱动(motor driven)而旋转的驱 动轴78上设置横长板状的一对的旋转投入刷79、79。 由此,由设置在下方的未图示的主刷扫起的尘埃D,被向箭头方向旋转驱动的回转 式输送机72的运送桨76接住而在回转式输送机72的前方侧被向上方运送,在回转式输送 机72的上端被交接到反向旋转桨77。在壳体71的前板上形成引导部件(guide member)80, 该引导部件80,在回转式输送机72的上端缘沿着运送桨76的顶端缘的移动轨迹向后方突 出,防止来自运送桨76的尘埃D基于离心力而落下。反向旋转桨77,在壳体71内利用与回 转式输送机72反向旋转而运送接受的尘埃D而将尘埃D向上侧前方的与料斗的连通口 81 投入。能够通过反复进行该动作而回收尘埃D。 但是,在回转式输送机72中,随着长年使用,由于链销(chain pin)的磨损等而导 致链条75伸长,所以设置其调节机构。其调节机构构成为,使贯通壳体71的侧板的驱动轴 73的两端分别轴支在支承部件82上,所述支承部件82被保持为能够在壳体71的左右的外 侧向上下滑动,借助设置为能够在壳体71的外侧旋转的张力杆(tension rod)83的螺纹进 给而向上方拉起支承部件82,从而使驱动轴73及链轮73a向上方移动而调节链条75的张 紧情况。 通过使驱动轴73如此地上升,驱动轴73和从动轴74的轴线间距离从Ll向L2增 大,如图9 (B)所示,与驱动轴73 —体地上升的运送桨76的顶端与引导部件80的间隔变小。 从而,在初期时(新品时)必须预先确保运送桨76的顶端与引导部件80之间的间隔S,以 便即便调节随着长年劣化而伸长的链条75的张紧情况,运送桨76的顶端与引导部件80也 不会相互干涉。由于该间隙S,借助离心力向运送桨76的顶端侧移动的尘埃D易于下落,使尘埃D的运送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尘埃回收装置,即便设置环状体的调节 机构也不需要在运送桨与引导部件之间预先确保间隙,能够获得尘埃等的良好的运送效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配设在路面清扫车的后部的尘 埃回收装置,具有壳体和被设置在上述壳体的内部的回转式输送机,其特征为,上述回转式 输送机具有上侧及下侧的旋转轴,上下地隔着既定间隔相互平行地配置、且向左右方向延 伸;一对的环状体,被分别张设在上述上侧的旋转轴的左右端部和上述下侧的旋转轴的左 右端部之间;多个运送桨,沿上述环状体的旋转方向隔着既定间隔配置、且被架设在上述一 对的环状体之间,上述尘埃回收装置还具有引导部件,在上述回转式输送机的上升侧的上端附近沿着上述运送桨的移动轨迹设置;调节机构,能够任意地调节上述上侧的旋转轴的 上下位置;连结机构,连结上述上侧的旋转轴和上述引导部件,以将上述引导部件相对于上 述上侧的旋转轴的位置维持为一定,使上述引导部件与基于上述调节机构的上述上侧的旋 转轴的上下移动连动。 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的构成中,其特征为,还具有一对的支承部 件,该一对的支承部件被设置为能够在上述壳体的两侧向上下方向滑动、且轴支上述上侧 的旋转轴。 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2的构成中,其特征为,上述连结机构包含一对 的支承销(Pin),该一对的支承销被设置在上述一对的支承部件的各自上而向上述壳体内 突出、且顶端分别与上述引导部件的两端连结。 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2或3的构成中,其特征为,上述调节机构包含 螺纹杆(threaded rod),该螺纹杆分别与上述一对的支承部件螺纹接合而向上方突出、且 借助旋转操作而向上下方向螺纹进给上述一对的支承部件。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即便设置环状体的调节机构也不必在运送桨与引导 部件之间预先确保较大的间隙,能够将运送桨与引导部件的位置关系始终维持为一定。由 此,能够降低尘埃等在引导部件的位置从运送桨下落的可能性,能够高效率地运送尘埃等。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1的效果之外,还能够使上侧的旋转轴 的上下位置的变更变得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2的效果之外,还能够使用支承部件和 支承销而使向上侧的旋转轴的引导部件的连结简单且正确地进行。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2或3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容易地进行 链条等的环状体的张紧情况的调节。附图说明 图1是路面清扫车的整体说明图。 图2是尘埃回收装置的后视图。 图3是从料斗侧看尘埃回收装置的箭头方向视图。 图4是A-A线剖视图,(A)表示初期时的状态,(B)表示链条伸长的状态。 图5是尘埃回收装置的上部的左视图,(A)表示初期时的状态,(B)表示链条伸长的状态。 图6是表示尘埃回收装置的上部(初期时的状态)的右视图。 图7是引导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6的B-B线剖视图。 图9是具有回转式输送机及反向旋转桨的尘埃回收装置的上部的截面说明图, (A)表示初期时的状态,(B)表示链条伸长的状态。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 图l是表示路面清扫车的一例的整体图,路面清扫车l中,在后方的底盘 (chassis) 2上搭载有内设有作业用发动机及吸引鼓风机(blower)等的驱动源收纳部3、 和收纳尘埃D的料斗4,在料斗4的后面设置尘埃回收装置10。符号5是在前后的车轮6、 6之间被设置在底盘2的左右的已知的侧刷,利用侧刷5将路面上的尘埃D向车辆的宽度方 向中央侧扫拢,之后利用设置在尘埃回收装置10的下端的主刷11将尘埃D扫起,将其在尘 埃回收装置10内向上方运送而向料斗4内投入。另外,侧刷5被侧刷罩5a覆盖而能够防 止尘埃的飞散。 图2表示尘埃回收装置10的背面,图3表示从料斗4侧看的箭头方向视图,图4 表示A-A线截面,尘埃回收装置10具有由前板13及后板14、左右的侧板15、 15、上板16形 成且下方开口的侧视L字状的壳体12,在壳体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尘埃回收装置,是被配设在路面清扫车的后部的尘埃回收装置,具有壳体和被设置在上述壳体的内部的回转式输送机,  其特征为,  上述回转式输送机具有:上侧及下侧的旋转轴,上下地隔着既定间隔相互平行地配置、且向左右方向延伸;一对的环状体,被分别张设在上述上侧的旋转轴的左右端部和上述下侧的旋转轴的左右端部之间;多个运送桨,沿上述环状体的旋转方向隔着既定间隔配置、且被架设在上述一对的环状体之间;  上述尘埃回收装置还具有:引导部件,在上述回转式输送机的上升侧的上端附近沿着上述运送桨的移动轨迹设置;调节机构,能够任意地调节上述上侧的旋转轴的上下位置;连结机构,连结上述上侧的旋转轴和上述引导部件以将上述引导部件相对于上述上侧的旋转轴的位置维持为一定,  使上述引导部件与基于上述调节机构的上述上侧的旋转轴的上下移动连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11-10 2008-287910一种尘埃回收装置,是被配设在路面清扫车的后部的尘埃回收装置,具有壳体和被设置在上述壳体的内部的回转式输送机,其特征为,上述回转式输送机具有上侧及下侧的旋转轴,上下地隔着既定间隔相互平行地配置、且向左右方向延伸;一对的环状体,被分别张设在上述上侧的旋转轴的左右端部和上述下侧的旋转轴的左右端部之间;多个运送桨,沿上述环状体的旋转方向隔着既定间隔配置、且被架设在上述一对的环状体之间;上述尘埃回收装置还具有引导部件,在上述回转式输送机的上升侧的上端附近沿着上述运送桨的移动轨迹设置;调节机构,能够任意地调节上述上侧的旋转轴的上下位置;连结机构,连结上述上侧的旋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治之和田悟知
申请(专利权)人:丰和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