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机壳体的模具顶针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9723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21
本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转向机壳体的模具顶针布置结构,包括定模、顶针,定模的两侧抽芯滑槽内分别设有顶针一、顶针五,定模的加强筋特征两端分别设有顶针三、顶针四,且顶针三和顶针四位于顶针一与顶针五之间,定模的一侧抽芯滑槽端部靠近压块孔的位置设有顶针六,顶针六位于顶针三与顶针一之间,定模的加强筋特征中部设有顶针七,顶针七位于顶针三与顶针四之间。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在顶针三两侧各增加一个顶针,使壳体脱模时,顶出力分布更均匀,也能够保证某个顶针失效时,其他的两个顶针还能满足脱模的品质,以此提高其工艺过程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产品的尺寸精度、改善过程能力、解决产品在整车上的异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具体地说是一种转向机壳体的模具顶针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1、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发现,在原地左右打方向盘时,转向机处发出了嘎嗒的响声。经过分析确认是由壳体不良造成的。

2、噪音的产生机理为:壳体因为弯曲变形,导致在机加工的过程中,壳体内孔有台阶,造成内壁与齿条接触,压块间隙并非实际的间隙,导致齿轮和齿条有自由间隙,在左右转向时出现碰撞,造成异响。

3、对壳体的设计和加工工艺进行分析,壳体在铸造成毛坯时需要进行脱模,在这个过程中壳体会受到较大的来自顶针的推出力。如图1所示,当前壳体的顶针位置一共是5个,包括位于两侧抽芯滑槽的顶针一1、顶针五5,位于产品型面的顶针二2,位于加强筋特征两端的顶针三3、顶针四4。在脱模过程中,5个部位会受到推力,而顶针三3位置在压块结构附近,该处结构复杂且与模具内部接触的面积更大,导致顶针三3长期受力较大,可能出现卡滞、失效的风险,从而造成壳体脱模受力不均、两端受力大,出现脱模后壳体中间弯曲的情况。后续在机加的过程中,其内孔一端是模具成型,另一半是机加,所以在中间部位加工形成了台阶,并且两端孔的同轴度超过了0.8mm。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转向机壳体的模具顶针布置结构,以解决顶针受力不均匀、易出现卡滞的问题,从而避免脱模后壳体发生弯曲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转向机壳体的模具顶针布置结构,以解决顶针受力不均匀、易出现卡滞的问题,从而避免脱模后壳体发生弯曲的情况。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向机壳体的模具顶针布置结构,包括定模、顶针,定模的两侧抽芯滑槽内分别设有顶针一、顶针五,定模的加强筋特征两端分别设有顶针三、顶针四,且顶针三和顶针四位于顶针一与顶针五之间,定模的一侧抽芯滑槽端部靠近压块孔的位置设有顶针六,顶针六位于顶针三与顶针一之间,定模的加强筋特征中部设有顶针七,顶针七位于顶针三与顶针四之间。

3、所述的定模对应产品型面的位置设有顶针二。

4、所述的顶针六、顶针七的直径为10mm。

5、所述的顶针六、顶针七安装在直径为10mm的通孔内。

6、所述的顶针七的通孔与加强筋特征结合部位设有半径为2mm的倒圆角结构。

7、所述的顶针七与定模端面之间的距离为280mm,公差为±5mm。

8、所述的顶针七与顶针六之间的中心距为235mm,公差为±5mm。

9、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在顶针三两侧各增加一个顶针,使壳体脱模时,顶出力分布更均匀,也能够保证某个顶针失效时,其他的两个顶针还能满足脱模的品质,以此提高其工艺过程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产品的尺寸精度、改善过程能力、解决产品在整车上的异响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机壳体的模具顶针布置结构,包括定模、顶针,定模(8)的两侧抽芯滑槽内分别设有顶针一(1)、顶针五(5),定模(8)的加强筋特征两端分别设有顶针三(3)、顶针四(4),且顶针三(3)和顶针四(4)位于顶针一(1)与顶针五(5)之间,其特征在于:定模(8)的一侧抽芯滑槽端部靠近压块孔(9)的位置设有顶针六(6),顶针六(6)位于顶针三(3)与顶针一(1)之间,定模(8)的加强筋特征中部设有顶针七(7),顶针七(7)位于顶针三(3)与顶针四(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机壳体的模具顶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8)对应产品型面的位置设有顶针二(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机壳体的模具顶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针六(6)、顶针七(7)的直径为1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向机壳体的模具顶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针六(6)、顶针七(7)安装在直径为10mm的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向机壳体的模具顶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针七(7)的通孔与加强筋特征结合部位设有半径为2mm的倒圆角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机壳体的模具顶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针七(7)与定模(8)端面之间的距离为280mm,公差为±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转向机壳体的模具顶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针七(7)与顶针六(6)之间的中心距为235mm,公差为±5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机壳体的模具顶针布置结构,包括定模、顶针,定模(8)的两侧抽芯滑槽内分别设有顶针一(1)、顶针五(5),定模(8)的加强筋特征两端分别设有顶针三(3)、顶针四(4),且顶针三(3)和顶针四(4)位于顶针一(1)与顶针五(5)之间,其特征在于:定模(8)的一侧抽芯滑槽端部靠近压块孔(9)的位置设有顶针六(6),顶针六(6)位于顶针三(3)与顶针一(1)之间,定模(8)的加强筋特征中部设有顶针七(7),顶针七(7)位于顶针三(3)与顶针四(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机壳体的模具顶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8)对应产品型面的位置设有顶针二(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机壳体的模具顶针布置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胜许亮陈平平
申请(专利权)人: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