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起重机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9196 阅读:3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检测起重机稳定性的方法,所述起重机包括臂架系统、上车系统和下车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得所述臂架系统的重心信息、所述上车系统的重心信息和所述下车系统的重心信息;根据所述臂架系统的重心信息、所述上车系统的重心信息、所述下车系统的重心信息和所述上车系统相对下车系统的回转角度,获得所述起重机的初步重心信息;根据所述起重机的初步重心信息和所述起重机所处的地平面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获得所述起重机的实际重心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检测起重机稳定性的装置。由于起重机的重心信息能够准确的表现起重机的稳定程度,所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准确的反映起重机的稳定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尤其涉及检测起重机稳定性的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为保证起重机在稳定状态下工作,需要经常检测起重机的稳定性。现有的 一种检测起重机稳定性的方法为在起重机的转台上安装角度传感器, 角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起重机的上车系统的倾斜角度信息传送给起重机的操 纵室内的计算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仔细研究现有技术后发现,虽然操纵室内的计算机显 示的上车系统的倾斜角度信息可以直观的反映出起重机整车系统的倾斜程 度,但是,这不能准确的反映起重机整车的稳定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检测起重机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用以准确的反映起重机整 车的稳定程度。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检测起重机稳定性的方法,所述起重机包括臂架 系统、上车系统和下车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得所述臂架系统的重心信息、 所述上车系统的重心信息和所述下车系统的重心信息;根据所述臂架系统的重心信息、所述上车系统的重心信息、所述下车系统的重心信息和所述上车系统相对下车系统的回转角度,获得所述起重机的初步重心信息;根据所述 起重机的初步重心信息和所述起重机所处的地平面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 获得所述起重机的实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起重机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包括臂架系统、上车系统和下车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臂架系统的重心信息、所述上车系统的重心信息和所述下车系统的重心信息;  根据所述臂架系统的重心信息、所述上车系统的重心信息、所述下车系统的重心信息和所述上车系统相对下车系统的回转角度,获得所述起重机的初步重心信息;  根据所述起重机的初步重心信息和所述起重机所处的地平面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获得所述起重机的实际重心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起重机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包括臂架系统、上车系统和下车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得所述臂架系统的重心信息、所述上车系统的重心信息和所述下车系统的重心信息;根据所述臂架系统的重心信息、所述上车系统的重心信息、所述下车系统的重心信息和所述上车系统相对下车系统的回转角度,获得所述起重机的初步重心信息;根据所述起重机的初步重心信息和所述起重机所处的地平面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获得所述起重机的实际重心信息。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方式获得所述臂架系 统的重心信息获得所述臂架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心信息;根据所述臂架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心信息、所述臂架系统的每个组 成部分的重量和所述臂架系统的重量,基于力矩平衡原理,获得所述臂架系 统的重心4言息。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所述臂架系统的每个组成 部分的重心信息之前,构建以回转中心线与地平面交点为原点、以所述下车 系统正前方为X轴正方向、以所述下车系统正左方为Z轴正方向、以所述下 车系统正上方为Y轴正方向的坐标轴;按照下述方式获得所述臂架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心信息获得所述 臂架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心在X轴方向上的坐标和在Y轴方向上的坐标5 按照下述方式根据所述臂架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心信息、所述臂架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量和所述臂架系统的重量,基于力矩平衡原理,获得所述臂架系统的重心信息根据所述臂架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量X所述臂架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心在X轴方向上的坐标二所述臂架系统的重量X所述臂架系统的重心在X轴方向上的坐标,得到所述臂架系统的重心在X轴方向上的坐标;根据所述臂架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量x所述臂架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心在Y轴方向上的坐标-所述臂架系统的重量x所述臂架系统的重心 在Y轴方向上的坐标,得到所述臂架系统的重心在Y轴方向上的坐标。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方式获得所述上车系 统的重心信息获得所述上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心信息;根据所述上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心信息、所述上车系统的每个组 成部分的重量和所述上车系统的重量,基于力矩平衡原理,获得所述上车系 统的重心4言息。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所述上车系统的每个组成 部分的重心信息之前,构建以回转中心线与地平面交点为原点、以所述下车 系统正前方为X轴正方向、以所述下车系统正左方为Z轴正方向、以所述下 车系统正上方为Y轴正方向的坐标轴;按照下述方式获得所述上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心信息获得所述 上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心在X轴方向上的坐标和在Y轴方向上的坐 标;按照下述方式根据所述上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心信息、所述上车 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量和所述上车系统的重量,基于力矩平衡原理,获 得所述上车系统的重心信息根据所述上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量x所述上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 分的重心在X轴方向上的坐标二所述上车系统的重量x所述上车系统的重心 .在X轴方向上的坐标,得到所述上车系统的重心在X轴方向上的坐标;根据所述上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量x所述上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 分的重心在Y轴方向上的坐标=所述上车系统的重量乂所述上车系统的重心 在Y轴方向上的坐标,得到所述上车系统的重心在Y轴方向上的坐标。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方式获得所述下车系 统的重心信息获得所述下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心信息;根据所述下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心信息、所述下车系统的每个组 成部分的重量和所述下车系统的重量,基于力矩平衡原理,获得所述下车系 统的重心^言息。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所述下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心信息之前,构建以回转中心线与地平面交点为原点、以所述下车系统正前方为X轴正方向、以所述下车系统正左方为Z轴正方向、以所述下 车系统正上方为Y轴正方向的坐标轴;按照下述方式获得所述下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心信息获得所述 下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心在X轴方向上的坐标和在Y轴方向上的坐 标;按照下述方式才艮据所述下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心信息、所述下车 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量和所述下车系统的重量,基于力矩平衡原理,获得所述下车系统的重心信息才艮据所述下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量x所述下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 分的重心在X轴方向上的坐标二所述下车系统的重量x所述下车系统的重心 在X轴方向上的坐标,得到所述下车系统的重心在X轴方向上的坐标;根据所述下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重量x所述下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 分的重心在Y轴方向上的坐标二所述下车系统的重量x所述下车系统的重心 在Y轴方向上的坐标,得到所述下车系统的重心在Y轴方向上的坐标。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所述臂架系统的重心信息、所述上车系统的重心信息和所述下车系统的重心信息之前,构建以回转中心线与地平面交点为原点、以所述下车系统正前方为X轴正方向、以所述下车系统正左方为Z轴正方向、以所述下车系统正上方为Y轴正方向的坐标轴;按照下述方式才艮据所述臂架系统的重心信息、所述上车系统的重心信息、 所述下车系统的重心信息和所述上车系统相对下车系统的回转角度,获得所述起重机的初步重心信息才艮据所述下车系统的重量x所述下车系统的重心在Y轴方向上的坐标+ 所述上车系统的重量X所述上车系统的重心在Y轴方向上的坐标+所述臂架 系统的重量x所述臂架系统的重心在Y轴方向上的坐标=所述起重机的重量x 所述起重机的重心在Y轴方向上的坐标,获得所述起重才几的重心在Y轴方向 上的坐标;根据(所述上车系统的重量x所述上车系统的重心在X轴方向上的坐标+ 所述臂架系统的重量x所述臂架系统的重心在X轴方向上的坐标)xcos (所述回转角度)+所述下车系统的重量X所述下车系统的重心在X轴方向上的坐 标—斤述起重机的重量X所述起重机的重心在X轴方向上的初步坐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纯新刘权喻言刘恒彭刚毅马芬芬滕宏珍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